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方立天教授:净慧法师的杰出贡献与历史地位


   日期:2013/11/5 22: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方立天教授:净慧法师的杰出贡献与历史地位


净慧法师法相


净慧法师于2013年4月20日圆寂,迄今已有三个多月了。在这期间,法师的为人行事、音容笑貌、道德文章、创举贡献.....一直盘旋在我的心头。净慧法师的成就是怎样形成的,与所处的历史时代关系如何,与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法师佛教文化素质和人格特质又有什么关系,法师在中国佛教领域作出了哪些贡献,他在中国佛教史上又应当怎样定位?在净慧法师圆寂的悲痛日子里,我曾写过一篇《学习净慧法师的创新精神和慈悲情怀》的短文,表达对法师的悼念之情,然意犹未尽,今再另撰专文比较全面地评价法师的业绩、贡献和地位,也作为再次表达对法师的深切怀念和深情追思。

一、一个特定时代造就的佛教历史人物

净慧法师,俗姓黄,湖北新洲人。1933年生,至2013年圆寂,享年81岁,僧腊67载,戒腊63夏。法师的一生,历尽坎坷、挫折,而又成就突出、显著。总结他的一生,似可以概括为成长,挫折和成就三个阶段。

净慧法师自幼至1963年离开中国佛学院的三十年间,可说是他的成长期。法师的成长极富特色:一是身处在日本侵略中国和国内战争的社会动荡期,随后是由旧中国转变为新中国的社会转型期,所处时代的深刻变化,给法师带来诸多社会体验和人生感悟。二是自幼就长期在佛门生活、学习。法师因家贫在一岁半时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长期接受寺院生活的熏染。十四岁在武昌三佛寺拜师学经。1951年十八岁赴广东云门山大觉禅寺,于虚云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次年,承虚云老和尚的殷勤付嘱,净慧法师一身而兼承禅宗五家法脉。1956年又由虚云老和尚推荐入中国佛学院深造,从本科到研究生班,学习成绩优异,收获丰硕,打下日后弘法利生的坚实基础。

1962年,净慧法师因编辑《虚云和尚法汇续编》被划为右派分子,次年被迫离开中国佛学院,辗转于京、粤、鄂等地接受劳动改造,饱受磨难,备受歧视,精神极为痛苦。后来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净慧法师于1987年摘掉了右派帽子,命运出现了根本转机。

净慧法师于1979年初重返北京后,参与中国佛教协会的各项恢复工作。1984年始任《法音》杂志主编,达二十年之久。1988年,应河北地方之邀,主持柏林禅寺的重建工作。后又应本焕老和尚之邀,继席湖北黄梅四祖正觉禅寺方丈。在1979年至2013年的三十多年间,净慧法师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在寺院建筑、僧团管理、僧才培养、法务活动、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表现突出,贡献巨大。有一次和法师聊天,我根据法师弘法活动的地区说,看来法师活动的天地是在“三北”地区:北京,尤其是河北、湖北,都是法师弘扬佛法的宝地,也是法师事业有成的福地。法师听后笑而不语。

净慧法师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具备了优异的佛教文化素质,他既有先师虚云和尚的禅宗传统和遗风,又有中国佛学院系统学习和研究的学养,两者的融合,利于从事佛教弘法事业;他既有佛门生活的滋养,又有世俗生活的磨练,利于将出世间法和世间法加以沟通;他既有在中国佛教协会工作的经验,又有在地方寺院任住持的经验,利于宏观视野和具体实践的结合。法师所具备的这些佛教文化素质有力地推动了他的佛教事业的开展,保证了他佛教事业的成功。

与净慧法师具有优异佛教文化素质相适应的是,法师的人格特质是他对佛教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重要主观因素。法师沉稳冷静,长于潜心思考,对中国佛教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法师心量广大,具有宏观把握和圆融处事的能力;法师能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和人心的需求,大胆创造弘法新形式;法师天赋很高而又勤奋不懈,与时俱进。净慧法师的人格特质和人格魅力应该是我们研究和总结他成功一生的重要方面。

二、一生的杰出贡献

净慧法师一生对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据我的了解,他的杰出贡献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弘扬佛法方面:首先是创立和弘扬“生活禅”的理念。这是净慧法师在佛教思想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法师基于对印度和中国的佛教历史的深刻自省以及对中国佛教现状的深入观察,认为中国佛教要真正实现全面振兴,必须坚持走“人间佛教”的道路,这是中国佛教的唯一希望。为了将人间佛教的理念进一步具体化,法师于1991年,提出了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以“做人”、“做事”之“二八”方针(做人的八字方针是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的八字方针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为着力点的“生活禅”修行理念。生活禅既是对太虚大师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的落实和深化,也是对如来禅和祖师禅的继承和回归。可以说,生活禅找到了佛教与时代相结合的契入点,找到了与人生相结合的对话方式,对中国佛教的流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次,与“生活禅”弘法理念相应的是,在柏林禅寺率先举办“生活禅夏令营”,每年一次,几乎从未间断。其后又在黄梅四祖寺每年举办“禅文化夏令营”。夏令营是于暑假期间组织青年佛教爱好者,在寺院参加上殿课诵、坐禅出坡、聆听佛法讲解、吃茶谈心、云水行脚等活动。法师举办的夏令营为中国传统佛教与现代社会教育相契合找到了有力的切入点,为当代佛教弘法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式。它既丰富了青年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了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又为佛法的普及、佛教文化功能的发挥、佛教人才的储备、僧才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平台,具有广泛而深入的作用和影响。目前我国各类汉传佛教夏令营已达上百个,而且影响了道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也开始举办夏令营活动。宗教夏令营活动是在我国兴起的一种现代宗教教育形式,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再次净慧法师从弘法的长远需要出发,十分重视高素质佛教研究人才的培养。他在北京、湖北部分高校设立“怀云奖学金”和“双峰奖学金”在北京大学设立“虚云讲座”,在河北、湖北分设“河北禅文化论坛”与“禅文化高峰论坛”,而柏林禅寺等则成为一些高校的“哲学、宗教学系教学实习基地。”这一系列举措对推动教界与学界的良性互动,推进佛教优秀传统文化的阐扬,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净慧法师还重视将中国禅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他先后出访了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弘法利生,广结善缘。特别需要提出的是,2009年10月23日,法师将临济宗法脉第四十五代法卷传给德国本笃(Benediktushof)禅修中心导师威里吉斯 . 雅各尔先生(villioisJager),宣告了中国禅宗正式进入欧洲世界,在禅宗史上书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章。

(二)佛教文化建设方面:净慧法师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禅门绝大多数参禅之士缺乏深厚的经教基础,不明修行的理路,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佛教的流传和发展。故此,他把佛教文化建设视为续佛慧命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从多方面大力推进佛教文化建设。一是尽力整理、出版佛教文化典籍,如影印《大正藏》、《卍字续藏经》,《乾隆大藏经》、《净土藏》、《永乐北藏》等多部大藏经,面向全国各地寺院结缘供养。同时又编辑出版了《虚云和尚开示录》、《虚云和尚法汇续编》、《虚云和尚全集》、《中国禅宗灯录大全》等重要著作和上百种佛教典籍。二是创办佛教刊物,如创办中国大陆第一家专门的禅宗刊物——《禅》杂志,接办《正觉》,后改称《黄梅禅》,又创办《中国禅学》、《禅文化》、《河北佛教》、《一音》等杂志,对禅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上已提及他还参与创办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杂志,并任主编达二十年之久。三是法师幼读儒书,酷爱诗文,长习释典,深通经教;文思敏捷,落笔成章;勤于创作,著述丰富。其著作已公开出版的有《双峰禅话》、《入禅之门》《生活禅钥》、《赵州禅话》、《坛经一滴》、《中国佛教与生活禅》、《做人的佛法》、《心经禅解》、《何处青山不道场》、《经窗禅韵》、《禅在当下》《生活禅语》等,其中《赵州禅话》、《入禅之门》有英文版,《生活禅钥》有日文版。净慧法师的著作是当代中国佛教思想的重要结晶之一,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了中国佛教文化宝库。

(三)佛教寺院建设方面:净慧法师高度重视寺院作为弘法基地的重大意义,他起衰继绝,兴复多处寺院,高树法幢。二十多年来,在河北兴复了赵州柏林禅寺、邢台玉泉寺、大开元寺,在湖北兴复了黄梅四祖正觉禅寺、黄梅老祖寺,四祖寺下院芦花庵、当阳玉泉寺、度门寺和黄梅五祖寺等。胼手砥足,当精竭虑,大力推进所住寺院的建设,使之面貌焕然一新,其中如柏林禅寺和四祖寺等也成为了当代模范丛林。净慧法师十分重视僧团的道风建设,他强调要继承丛林传统,完善寺院各种管理规约,坚持早晚课诵、二时斋供、坐香、初一十五诵戒、夏安居、冬禅七。又针对各地僧团建设中的问题,告诫僧团要力戒官气、俗气、阔气、霸气。并倡导“四化建设”和强化“四种意识”。“四化”是僧团道风要坚持传统化、管理要坚持律制化、弘法要坚持大众化、生活要坚持平民化。“四种意识”是不断强化信仰意识、不断强化归属意识、不断强化神圣意识、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力戒四气”、“四化建设”和“四种意识”的提出,切中肯綮,对僧团建设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净慧法师还强调,寺院要长久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处理好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关系,要求寺院本着“未结法缘,先结善缘”,和“利益一方、服务一方,和谐一方,教化一方”的理念,努力和当地的、文化、社会整合互动,以实现多赢的目标。净慧法师在复兴道场的过程中,积极组织信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救济活动,如赈灾、救济孤寡、助学、修路、打井等,深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欢迎和赞扬,为佛教的发展赢得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佛教僧才培养方面:僧人的培养、成长是关乎佛教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净慧法师高度重视僧才的培养,如他一接手赵州柏林禅寺,就一手抓殿堂建设,一手抓僧才培养,先成立佛格养成班,又在此基础上成立河北省佛学院,后又创立“双峰讲堂”。他为佛学院制订了“信、戒、学、修”的院训纲要,强调这是僧才教育的核心;又确定了“养成僧格,融入僧团”的办学方针,强调这是僧才教育的目标。法师还注重学风建设,提出“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以学导修、以修促学、学修并重”的教育理念,切合实际,意义深远。净慧法师非常关注寺院住持(方丈)的物色和培养,他在一批年轻有为的学僧中,选拔中坚分子担任寺院住持。每当修复一处寺院,法师就择贤德者任住持,放手让弟子独立主持寺院法务,在实践中使之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自己不贪权、不恋栈,两袖清风,一衲飘然,继承先师虚云和尚遗风,其高风亮节,堪称典范。

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从上述净慧法师杰出贡献来看,法师是一位在佛教领域积极开拓、富有创造、有重大建树的当代高僧,他的业绩构成当代中国佛教的重要一页,他也必将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占有相应的地位。法师的历史地位,我以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诠释、解读。

其一,生活禅的创立者。净慧法师之所以被教内外称为禅门巨匠,主要是提出了生活禅的理念。生活禅可以说是中国禅宗如来禅和祖师禅以来的一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而创立的新禅法。关于如来禅与祖师禅,我曾有专文论评《见《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此处不再赘述。净慧法师提出的生活禅在继承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基础上又有哪些创新呢?我以为重要的有三点:一是强调“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在生活种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法师还强调生活禅是一个大概念,不是小概念,生活禅要求将禅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二是强调“将修行落实于当下”,认为生活禅的“着力点是把握当下一念:觉悟在当下,奉献在当下,修在当下,证在当下,受用在当下,保任在当下。”(《生活禅钥》)“当下”就是在那一时刻。生活禅强调要着力专注于当下这一念,也就是强调,禅修要落实于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中。三是强调觉悟与奉献相结合,“在觉悟中奉献,在奉献中觉悟”,觉悟就是为了奉献,“在奉献中求幸福”,幸福就在于奉献,奉献人生就是幸福人生。相对地说,我以为生活禅区别于传统禅的这三个特色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是对传统禅的重要发展,这也是净慧法师成为当代禅门巨匠的主要依据。同时净慧法师还率先坚持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和“禅文化”夏令营,又复兴柏林禅寺和四祖正觉禅寺等多处道场,还培养了若干禅门俊才,从而也有力地保证了生活禅必将得到持续地流传和持久地发展。

其二,人间佛教的开拓者。前已论及,慧法师基于对中国佛教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中国佛教现实的深入观察,认为中国佛教要真正实现全面振兴,必须坚持走“人间佛教”的道路。法师不仅是人间佛教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更是人间佛教的开拓者。法师对人间佛教有哪些开拓呢?一是为人间佛教的修行提供一种重要方式“生活禅”。法师说:“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熔铸以后产生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从而使我们趋向智慧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钥》)生活禅是中国传统禅与人间佛教理念融合而成的发展模式与修学体系,是对人间佛教理念的充实和开拓。二是提倡“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具体说就是“正信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是为人间佛教的实践指明途径和方向。三是提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人生价值论,要求“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不断和谐自他关系”和“善用其心,善待一切”,这对人间佛教的理论和实践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佛教文化的阐扬者。净慧法师是一位创造力极为旺盛的禅师、学僧、诗人,如前所述,他出主持整理、出版了大量佛教典籍,创办多种刊物,撰写了一系列阐扬禅学的著作和诗作,对中国佛教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一些创作在未来必将“入藏”即收入《大藏经》而永垂不朽。

净慧法师圆寂是佛教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但我深信佛教界的朋友们一定能继承他的精神文化遗产,秉承他的弘法利生遗志,学习他爱国爱教的崇高品质,为生活禅的持久流传和拓展丰富,为中国佛教的弘法利生和健康发展,尽心尽力,努力不懈,不断取得新成就,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慧法师       历史地位)(五明学佛网:净慧法师       历史地位)  

 净慧法师:念佛与调五事 

 净慧法师:禅意三题 

 净慧法师:应机施教与时代精神——星云大师率团回大陆弘法探 

 董群教授:融合的佛教 第九章 众人说宗密——宗密的思想影 

 净慧法师:愿愿不离国土的庄严众生的净化 

 净慧法师:僧团自身建设的“四化”工程 

 净慧法师:关于禅与生活禅 

 净慧法师:第十七届夏令营开营式上的讲话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禅堂开示 

 净慧法师:无门之门——禅堂开示 

 净慧法师:云水开示 

 净慧法师:遵规守戒,把修行落实在具体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