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七)


   日期:2015/6/9 7: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宋法宗,姓颜,钱塘人。十岁出家,依广慈才法师,专研教观。十九,从广慧初法师,服勤十年。后归侍广慈,依止观,修大悲三昧,绵历九载。凡有祷祈,悉获灵应。

  宋朝法宗,钱塘人。10岁出家,依止广慈法师,专研教观。19岁跟随广慧法师,在法师身边做了十年事。后来又回来侍奉广慈法师。他依止观修了九年大悲三昧,凡是祈祷,都获得灵验。

  尝与天竺光明忏期,至五日,禅观中,忽见慈云法师,侍僧数十。宗作礼问曰,自昔同修者,皆得生净土否。慈云曰,元照已得往生,择瑛尚欲宏经恶世。汝宜勤修,以成本愿。宗归,建净土道场,刻西方三圣像,燃五指供佛。每月,集四十八人,同修净业。名卿贤士,多预其会。

  曾经参与天竺寺的光明忏期。到了第五天,禅观中忽然见到慈云法师,旁边有几十位僧人侍奉。这时法宗就顶礼问:“从前跟我同修的人都生净土了吗?”慈云忏主说:“圆照已经往生,择瑛还想在浊世弘扬经法,你应当勤修来实现自己的本愿。”法宗听到这个启示后,就开始建净土道场,重点放在净土上,建道场,刻西方三圣像,燃了五指供佛。每月集合48人同修净土。当时多有名人贤士参与法会。

  政和七年春,微疾,梦弥陀圣众,授手接引。后三日,沐浴易衣,盥口,寂然而逝。(佛祖统纪)

  政和七年春天,有一点病,梦见弥陀圣众授手接引。过后三天,沐浴更衣,潄完口就安静往生了。

  宋了然(与咸,有空),姓薛,临海人。母患无子,祷于寺,梦僧授以莲华,令食之,曰,汝生子,必出家。未几,生子。稍长,遂令出家。十六,受具。从安国惠法师,学教观,慧解骤发。梦泛海,见观世音,坐山上竹林间,因说百偈以赞,觉,忆其半,自是顿发辩才。

  宋朝了然,临海人。母亲苦于无子,就在寺院祷告。晚上梦到一位僧人交给她一朵莲花让她吃,说:“你生了儿子一定出家。”不久果然生了了然。稍大一点就让他出家,16岁受具足戒。

  了然随安国法师学教观,一下子发了慧解。梦到自己在海上航行,走着走着,见到观音菩萨坐在山间的竹林中,他就口说一百首偈赞叹菩萨。醒来只能记住五十首。从此顿时开发辩才。

  后住白莲寺,讲演天台教观。二十余年,日唯一食,常坐达旦。一夕,梦二龙戏空中,一化为神人,从空中下,于衣袖出简示云,师七日当行。

  后来住在白莲寺,敷演天台教观。20多年里,每天吃一顿饭,常常打坐通宵达旦。

  一天晚上,梦到两条龙在空中游戏。其中一条龙变成一个神人从空中下来,从袖子里拿出书简给他看,说:“师父七天后就要走了。”

  既寤,挝鼓集众说法,垂嘱后事。已而大书曰,因念佛力,得生极乐。凡汝诸人,可不自勉。即沐浴更衣,与众同声诵阿弥陀经,至西方世界,倏然而化。众闻天乐盈空,祥光烛天表。弟子与咸有空二人,亦修净业,皆念佛坐脱。(佛祖统纪,明高僧传。)

  他醒来敲鼓集众说法,而且交代后事。之后写了几个字:“因念佛力,得生极乐;凡汝诸人,可不自勉。(意思是:我以念佛的力量得生净土,你们能不勉励自己吗!)”写完就沐浴更衣,和大家同声念《阿弥陀经》。在念到“西方世界”这四个字时,就端坐往生了。

  大家听到空中充满天乐,祥光普照。他的弟子与咸和有空也修净业,都是念佛坐脱。

  宋思照,姓阳,钱塘人。十四岁,从净住从雅,听法华方等于南屏。复往东掖,参神悟,大有契入。刺血书法华经,一字一礼,如是十过。诵十六观经五藏,弥陀经十藏,法华经一千部。礼华严、梵网、净土七经等,凡二百七十卷。专修念佛三昧。

  宋朝思照,钱塘人。14岁随净住法师在南屏听《法华经》和《方等经》。后来又去东掖依止神悟大师参究,这次大有悟入。

  他曾刺血写《法华经》,写好后一字一拜,拜了十遍。又诵《十六观经》五藏(“一藏”就是5048卷,“五藏”就是25240卷)、《阿弥陀经》十藏(50480卷)、《法华经》一千部,拜《华严》、《梵网》、《净土七经》等经总共270卷,专修念佛三昧。

  筑小庵曰德云,刻三圣像。每夜四更即起唱佛,懈怠比丘,闻声悚愧。又于月二十三日,率道俗系念三圣,常及千众,凡三十年。一日,语其徒曰,夜梦佛金身丈六,此往生之兆也,乃日请七僧助念。至七日晚,涌身合掌,厉声唱佛,趺坐结印而化。时宣和元年春也。阇维,牙齿明莹,如玉石然。(佛祖统纪)

  他建了一座小庙叫“德云寺”,刻立三圣像。每天四更(清晨1~3点)就起来念佛。懈怠比丘听到他的念佛声都惭愧动容。又在每月二十三号,带领大家系念西方三圣,常常达到上千人。前后经历有30年。

  有一天,他对徒弟说:“我梦到佛现了丈六金身相,这是我往生的相兆。”这一天,请来七位僧人助念。七号夜晚,忽然涌身合掌,大声念佛。结跏趺坐,手结印就走了。火化时,牙齿明亮晶莹,形状像玉石。

  宋若愚(则章),姓马,海盐人。学教于辩才净法师。居龙井久之。后于湖之仙潭,营室,接待僧众。建无量寿佛阁,劝道俗念佛,来者尝数百人。三十年中,预会诸贤,临没时,多有瑞应。或奏愚道行,赐号法鉴。释则章,与愚为友,同修净行。章既没,愚梦神人告曰,汝同学则章,得普贤行愿三昧,已生净土,彼方待汝。

  宋朝若愚,海盐人。随辩才法师学教。在龙井住了很久,后来在湖之仙潭建了一间房接待僧众。又建无量寿佛阁,劝大家念佛,来参加的人有几百位。30年中,参与法会的人临走时多数有瑞相。有人上奏若愚法师的道行,皇帝赐号为“法鉴”。

  有一位则章师,跟若愚是道友,同修净土。则章去世,若愚梦到神人告诉说:“你的同学则章证得普贤行愿三昧,已经往生了净土,他正在等你。”

  愚乃沐浴更衣,命众讽观无量寿佛经,端坐默听。诵毕,忽云,净土现前,吾其往矣,遽书偈而化。偈曰,本自无家可得归,云边有路许谁知,溪光摇落西山月,正是仙潭梦断时。又曰,空里千花罗网,梦中七宝莲池,蹋得西归路稳,更无一点狐疑。时靖康元年九月也,年七十二。阇维,得舍利数百粒。(佛祖统纪)

  若愚醒来,立刻沐浴更衣,叫大家一起讽诵《观经》。他端坐默默听着念经声。诵完,忽然说:“净土现前了!我走了!”很快写了两首偈就坐化往生了。两首偈是:“本自无家可得归,云边有路许谁知,溪兆摇落西山月,正是仙潭梦断时。”一首:“空里千花罗网,梦中七宝莲池,蹋得西归路稳,更无一点狐疑。”往生时72岁,火化后得到几百颗舍利。

  宋介然,明州鄞人,受业福泉山延寿寺。时明智立法师居南湖,从之学教观。元丰初,专修净业。三载期满,谓同修者曰,念佛三昧,往生要法也。乃燃三指,誓建十六观堂。中设西方三圣像,环以池莲。工竣,复燃三指,以报佛恩。

  宋朝介然,明州鄞县人。在福泉山延寿寺受业。当时明智法师住在南湖,他随法师学习教观。

  元丰初年,专修净土。三年期满后,对同修说:“念佛三昧是往生的要法。”这样燃了三指,发愿建十六观堂,中间设立西方三圣像,周围有莲池围绕。工程完毕,又燃三指报答佛恩。这是南宋末年的事。

  建炎四年正月七日,金兵至明州,寺众尽散,然独不去。兵至,诃之曰,不畏死耶。然曰,贫僧一生愿力,建此观堂,今老矣,不忍舍去以求生也。金兵义之,谓曰,为我归北地,当作观堂,似此规制,遂强之行。后人以去日为之忌。尊之曰定慧尊者,立像于观堂之侧。(佛祖统纪)

  建炎四年正月初七,金兵已经到达明州,寺院僧众都跑光了,只有介然没走。金兵呵斥说:“你不怕死吗?”介然说:“我一生的愿力就是建十六观堂。现在我老了,不忍心为自己求一条生路而舍弃观堂。”金兵听了,觉得很了不起,就说:“你跟我去北方吧!在北方一样可以建观堂,跟这里规模一样。”然后强行把他带走。这样就被金兵押到北方去了。

  后人以他离开的这一天作为忌日,尊称为“定慧尊者”。而且为他塑像,立在观堂旁边。

  宋齐玉,姓莫,霅川人。早岁出家,日记数千言。始参祥符神智。后依慈辩,受一心三观之旨。出居苕溪宝藏寺。每岁终,大兴净业社。

  宋朝齐玉,浙江霅川人。早年出家,记性很好,每天能记几千个字。最初参祥符神智法师,后来依止慈辩法师领受一心三观的妙旨。出来后,就住在苕溪宝藏寺。每年一到年底,就组织很多人结净业社,共修净业,求生西方。

  迁横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中夜告众曰,我辈未念佛时,作诸不善,其罪无量。犯一吉罗,尚受九百千岁地狱之苦,况犯篇聚重罪乎。唯有一心念佛,则念念中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庶得出离地狱,成就庄严。况父母生我,令我出家,唯望度脱,以报重恩。若破戒堕陷,何以为人,何以为子。

  以后迁居在横山,建了丈六佛像,率领僧俗共同修行。中夜时,告诉大众:“我们没念佛时造了很多不善业,罪业无量,犯一个恶作罪就要受九百千年的地狱之苦,何况犯大量的罪业?只有一心念佛,念念中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才能出离地狱,成就庄严。何况父母生我们,让我们出家,指望我们度脱他们。如果破戒堕落恶趣,何以为人、何以为子呢?”

  大众闻者,无不倾诚忏悔,举身自扑,或损额失声。宣和六年,迁居上竺,尝中夜顶像行道。有僧失规,责之曰,汝无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虽不肖,呵以畜生,有玷三宝。自是,对佛悔过者三年。

  每当这样说时,大众听了无不诚心忏悔,都生起很大的悔恨,五体投地或用头磕在地上,失声痛哭。宣和六年,齐玉迁居到上天竺寺。曾经在夜晚顶戴佛像,经行修道。有个僧人不守规矩,他就责备说:“你无知,是畜生吗?”忽然自己忏悔:“他虽然是不肖的人,但呵斥他是畜生,玷污三宝!”从此他对佛忏悔三年。(古德行持是这样精严、一丝不苟,不像我们放逸自欺。)

  建炎元年秋,谓首座修慧曰,床前多宝塔现,非吾愿也。所愿见阿弥陀佛耳,可为我集众念佛。首座鸣钟集众,僧至百余人。玉举首加敬曰,佛来也。端坐,合掌而化。(佛祖统纪)

  建炎元年秋天,齐玉对首座修慧说:“我床前现了多宝塔,但这不是我的夙愿。我愿见阿弥陀佛,可以为我集众念佛。”首座就鸣钟集众。当时来了一百多位僧人。齐玉举头更加恭敬地说:“佛来了!”这样端坐双手合掌就往生了。

  宋蕴齐,字清辩,姓周,钱塘人。幼试经得度,传教观于法明会贤师。尝患疫,百药不治,遂力课观音尊号。梦一女人以凿开其胸,易其心,以手摩之,患即愈。畴昔所览,靡不通晓,走笔成章,率归典雅。历主苏杭诸方丈,晚归常熟上方。建炎四年正月,集众讽弥陀经,称佛号而化。茶毗,获舍利,起塔上方。(佛祖统纪)

  宋朝蕴齐,浙江钱塘人。幼年考试佛经,得度为僧。在法明会贤师前得授教观。曾经生病,医药无效,因此就努力地念观音菩萨。梦到一个女人用凿子打开他的胸部换了心,再用手抚摸,病就好了。从此往昔读过的经论典籍无不通晓。挥笔成章,写出的文字都很典雅。历来主持苏州、杭州诸寺院。晚年归于常熟上方寺。

  建炎四年正月,集众讽诵《弥陀经》,念着佛号端坐往生。荼毗所得的舍利在上方寺造塔供养。

  宋道言,会稽人,灵芝元照之弟子也。专修净业。临终数日前,见二神人长丈余,谓言何不系念。于是大集道俗,称佛名三昼夜。将毕,自升座说法,为众忏悔。至晓,即座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道言,浙江会稽人,是灵芝元照律师的弟子,生平专修净业。临终几天前,见两个神人一丈多高,对他说:“道言,你怎么不系念佛呢?”他立即集合僧俗大众,连续念佛三昼夜。即将结束时,自己升座说法,为大众忏悔。到早晨,就在法座上迁化了。

  宋元肇,姓陆,明州人。早岁习律,阅大藏,诵莲经万部。又刺血,书莲经一部,律宗诸疏三部。建炎四年,金兵破明州,肇时住湖心寺,金兵强之北行。至南徐,谓左右曰,吾将西归矣。即闻笙歌声,西望念佛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元肇,明州人。早年学律,阅藏经,诵《法华经》一万部,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律宗诸注疏三部。

  建炎四年,金兵攻破明州(这是南宋时期宋朝被金国打败,国破家亡)。元肇当时住在湖心寺,金兵强迫他去北方。他随军到达南徐时,对左右说:“我要回西方了。”这时听到空中有笙歌之声。他看着西方,念着阿弥陀佛站着走了。

  宋思净,姓喻,钱塘人,受法华于德藏瑛法师。既悟厥旨,复潜心净观,专志念佛,日课观经。大观初,于府治北关创精舍,饭僧三百万,因扩舍为寺,接待僧侣。宣和初,遇乱,直造贼垒,愿以身代一城之命。贼悚然,为之少戢。

  宋朝思净,钱塘人。在德藏法师处领受《法华经》。他在了悟法华玄旨之后,又潜心于净土观行,专志念佛。每天以《观经》为日课。

  大观初年,在府城北关创立精舍,给三百万僧人供斋。因此就把舍宅扩充为一座大寺院,接待僧侣。

  宣和初年,遇到贼匪作乱。思净很有英雄气概,他直接到贼窝里,说愿以自己的性命代替全城人的性命。贼匪听了心里恐惧,所以就稍有收敛。

  素善画佛,每画,先于净室念佛,注想久之,乃下笔。一日,画丈六像,忽见佛光,良久乃灭,众皆瞻礼,世因呼为喻弥陀。

  思净平时擅长画佛像,每当绘画时,先在净室中念佛,专注观想很久才下笔。有一天,他画了丈六佛像,忽然见到佛光,很久才息灭。众人见到佛光时,都瞻仰礼拜。因此人们称他为“喻弥陀”。

  或问,净何不参禅。答曰,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不用起干戈。绍兴七年冬,端坐想佛。经七日,忽起燃香供佛。归座,跏趺而化。顶上经七日犹暖,异香不散。(佛祖统纪,西湖高僧事略。)

  有人问:“你何不参禅?”他回答:“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不用起干戈。”绍兴七年冬天,端坐想佛,经过七天。忽然燃香供佛,归座后结跏趺坐迁化。顶门七天温暖,屋内异香不散。

  宋如湛,姓焦,永嘉人,母梦见宝塔,而湛生。幼试法华,得度。依车溪卿法师。后参慧觉玉法师于横山,昼夜体究,尽通教观。初主车溪寿圣寺。讲余,课法华经一部,佛号二万声。

  宋朝如湛,永嘉人。母亲梦见一座宝塔而生了他。幼年考试《法华经》,得度为僧。依止车溪卿法师。后来在横山参慧觉法师,昼夜体究,对天台教观无不通达。最初主持车溪寿圣寺。讲法之余,要念一部《法华经》、两万声佛号。

  有求为知事者,不见用,其人怀憾,挟刃入室,见达官满座,惶恐而退。次夜复入,则昏暗无路。又一夕复入,则见湛分身十余,皆同一状,遂骇走。其后,私以告人,人亦以是神之。

  当时有人求他想做知事,没被采用。这人就怀恨在心,拿着刀进屋,只见里面达官满座,吓得他惊慌而逃。第二天夜里又来了,只见夜晚昏暗找不到路。再过一天的晚上,又来了,这次见如湛分了十多个身,都是同一形象,他害怕得赶紧逃走。然后私下把这件事告诉别人。所以人们都视如湛为神人。

  湛少睡,夏月,坐草莽中,口诵法华,袒身施蚊。门人谓湛年高,宜少息。湛曰,翾飞之类,安得妙乘。所冀啖我血,闻我经,以结净缘耳。后人表其处为喂蚊台。晚岁谢事,闲居小庵,日熏净业。绍兴十年九月,念佛如常,端坐而化。阇维,得五色舍利。著有净业记,释观经疏等书。(佛祖统纪)

  如湛很少睡觉。夏天就坐在草莽中,口诵《法华经》,袒露身体布施给蚊虫。门人说:“您老年纪大了,应当稍微休息。”如湛说:“像这些飞虫哪里能听到殊胜的妙乘?我所望的是它吃我的血时,能听我诵《法华经》,结下净缘。”后人表彰此处为“喂蚊台”。

  晚年,他谢绝世事,闲居小庵中,每天熏修净业。绍兴十年九月,照常念佛,端坐往生。荼毗得到五色舍利。

  宋宗利,姓高,会稽人。七岁,受业于天华。既具戒,往苏州,依神悟,即入普贤忏室,要期三载。忽梦亡母谢曰,蒙汝忏功,已生善处。又见普贤,从空而过。忏毕,复往灵芝,谒大智律师,增受戒法。

  宋朝宗利,会稽人,7岁在天台出家。受戒后就去苏州依止神悟法师。当时进入普贤忏室,立誓以三年为期修持忏法。修忏期间,忽然梦到去世的母亲报谢说:“蒙你忏悔的功德,我已经生到了善处。”又见到普贤菩萨从空中过去。忏期完毕,就去灵芝拜谒大智律师,增受戒法。

  尝于定中,神游净土,见宝池莲华宝林境界。寻诣新城碧沼寺,专修念佛三昧。阅十年,复游天台、雁荡、天封,皆建净土道场。晚归天华,建无量寿佛阁。建炎末,入道味山,题所居,曰一相庵。

  曾经在定中神游净土,见到宝池、莲花、宝林等殊胜境界。不久到了新城碧沼寺,专修念佛三昧,经历有十年。又游历天台、雁荡、天封,所到之处都建立净土道场。晚年归于天华,建无量寿佛阁。建炎末年,住在道味山,在居室上题名“一相庵”(念佛法门叫“一行三昧”,也叫“一相三昧”,就是专修阿弥陀佛这一行)。

  绍兴十四年正月,谓弟子曰,吾见白莲华遍满空中。越三日,复曰,佛来矣。即书偈曰,吾年九十头雪白,世上应无百年客。一相道人归去来,金台坐断乾坤窄。端坐而逝。是日,近山人见异僧满山,不知所自云。(佛祖统纪)

  绍兴十四年正月,对弟子说:“我见到白莲花遍满虚空。”过了三天又说:“佛来了!”之后提笔写偈:“吾年九十头雪白,世上应无百年客,一相道人归去来,金台坐断乾坤窄。”这样就端坐往生了。

  这一天,山附近的人都见到满山奇异的僧人,不知是从哪里来的。

  宋道琛,姓彭,温州乐清人。年十八,受具戒,初学律仪。已而从渊师于法明寺,微言妙旨,一闻便领。寻主广济寺,迁广慈。建炎三年,敕主资福院,赐号圆辩。专修念佛三昧。

  宋朝道琛,温州乐清人。18岁受具足戒。最初学习律仪,在法明寺依止渊师。当时师父给他讲的微言妙旨,一听就能领会。不久又主持广济寺,迁居到广慈寺。建炎三年,皇帝诏令主持资福寺,赐号为“圆辩”,专修念佛三昧。

  一日,禅定中,见一老僧坐禅榻上,顾谓琛曰,吾四明法智也。琛惊喜作礼,问曰,道琛于一家法相,未能通达,乞垂指教。老僧首肯之。觉而心地豁然,慧辩日进。自是言教观者,皆禀焉。绍兴十二年,主南湖,行法华三昧,感普贤放光。建净土系念会,于月二十三日,集道俗念佛,至万人。

  有一天,他定中见到一位老僧坐在禅床上,看着道琛说:“我是四明法智(宋朝中兴天台宗的大祖师——四明寺的法智大师)。”他惊喜礼拜,说:“道琛对一家法相未能通达,乞求大师赐予指教。”老僧点头答应。醒来后,心地豁然,智慧辩才与日增进。从此谈论教观的人都禀承道琛的言教。

  绍兴十二年,主持南湖,行法华三昧,感得普贤大士放光。建净土系念会。当月二十三号,集合道俗念佛,达到上万人。

  二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集众讽观经,昼夜不绝。众闻异香盈室。琛曰,佛来接我。即沐浴更衣,书偈曰,唯心净土,本无迷悟。一念不生,即入初住。令讽安乐行品,未终,嗒然而逝。留龛弥月,貌如生。(佛祖统纪,乐邦文类。)

  二十三年十二月十六号,集众讽诵《观经》,昼夜不断。大众都闻到异香满室。道琛说:“佛来接我了!”然后沐浴更衣,写偈说:“唯心净土,本无迷悟,一念不生,即入初住。”令大众讽诵《法华经·安乐行品》,还没诵完,就悄然往生。当时法体在龛中保留了一个月,面貌如生。

  宋子元,平江昆山人,茅氏子。母柴氏,夜梦一佛入门,次旦生元,因名佛来。投延祥寺,出家,习止观,定中闻鸦声,大悟。自后栖心安养,自号万事休。逆顺境中,未尝动念。

  宋朝子元,平江昆山人。一天夜里,母亲柴氏梦到一尊佛进屋。第二天早上就生了子元,因此叫他“佛来”。

  他到延祥寺出家,修习止观。定中听到乌鸦叫,就开悟了。从此他的心寄托在极乐世界上,给自己取名为“万事休”。顺逆境中未曾动念(无论在顺境中、逆境中,都没动过念头)。

  慕庐山远公莲社遗风,劝人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念阿弥陀佛五声,以证五戒,普结净缘。欲令世人净五根,得五力,出五浊也。乃集大藏要言,编成晨朝忏仪,代为法界众生礼佛忏悔,期生安养。后往淀山湖,创立白莲忏堂,同修净业。

  因为仰慕庐山远公莲社遗风,劝人皈依三宝受持五戒,给人念阿弥陀佛五声,证明他得到五戒,普结净土缘,而且有愿使世人都净五根、得五力、出五浊。他汇集大藏经里重要的言句编成“晨朝忏仪”,代法界众生礼佛忏悔、求生安养。后来去淀山湖创立白莲忏堂,同修净业。

  乾道二年,诏至德寿殿,演说净土法门,赐号慈照宗主。三月二十三日,于铎城倪普建宅,告诸徒曰,吾化缘已毕,时当行矣。合掌辞众,奄然示寂。二十七日,茶毗,舍利无数。尝集弥陀节要,行于世。(莲宗宝鉴)

  乾道二年,奉诏到德寿殿,为皇帝演说净土法门,赐号为“慈照宗主”。这一年三月二十三号,在铎城倪建普的住宅,告诉徒众说:“我化缘已毕,现在该走了。”合掌和大家告别,忽然圆寂。二十七号荼毗,得无数舍利。曾经集《弥陀节要》流通于世。

  宋睎颜,字圣徒,明州奉化人。幼试经得度。从久法师,受观法。文藻高妙,后进爱慕。晚岁,自省余习未净,乃住桃原厉氏庵,专志念佛十余年。谓人曰,净土之道,岂有一法可得。但于修中不见一法,则寂光上品,无证而证。扁所居小轩,曰忆佛。

  宋朝睎颜,明州奉化人。幼年时考试佛经,得度为僧。依止久法师领受观法。写的文章文词高妙,为后人所爱慕。

  晚年,自己反省习气还没清净,就住在佻原历氏庵,专志念佛十多年。他对人说:“净土之道哪有一法可得呢?只要修中不见一法,寂光上品就无证而证。”他给小屋题名为“忆佛轩”,表明自己志在西方。

  尝步菜畦,见诸虫咂食,惧伤物命,不复茹蔬。唯买海苔,以供朝夕。临终,预别道俗,沐浴更衣,西向作观。忽称佛来,合掌而化。(佛祖统纪)

  曾经在菜园边上行走时,见很多虫子在里面吃菜,因为怕损伤物命,从此就不吃蔬菜,只买海苔以过早晚。

  临终时,预先告别出家在家的朋友。之后沐浴更衣,向着西方作观。忽然间说:“佛来了!”合掌就往生了。

  宋道因,字草庵,姓薛,明州人。十七,受具戒。从学于明智立法师。已而遍历讲坛,屡参禅室。读四明十不二门指要钞,有省,遂遥礼法智为师。历主永明、宝云、广受、治平。晚主延庆。

  宋朝道因,明州人。17岁受具足戒,在明智法师前受学。以后游历各处讲坛,也到各处参禅。当他读到四明大师的《十不二门指要钞》时,心有省发,因此遥礼法智大师为师。历次主持永明、宝云、广受、治平等寺院。晚年主持延庆寺。

  乾道三年四月十七日,别徒众曰,华严世界,洞彻湛明,甚适我怀,今将行矣。乃令举所述弥陀赞曰:无边刹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莲华宫。莲宫周遍遍空海,空海独露弥陀容。阿弥陀佛不生灭,难觅难拈水中月。绝非离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说。我与弥陀本不二,妄觉潜生忽成异。从今扫尽空有尘,父子天然两相值。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业无瑕玷。我今以此念弥陀,不见弥陀终不厌。

  乾道三年四月十七,告别徒众说:“华严世界,洞彻湛明,甚适我怀,今将行矣。(华藏世界通彻、清净、光明,我心里很欢喜,我要去了!)”这时让人唱自己说的弥陀赞:“无边刹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莲花宫,莲宫周遍遍空海,空海独露弥陀容。阿弥陀佛不生灭,难觅难拈水中月,绝非离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说。我与弥陀本不二,妄觉潜生忽成异,从今扫尽空有尘,父子天然两相值。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业无暇玷,我今以此念弥陀,不见弥陀终不厌。”

  赞毕,随众唱佛数百。讽观经至上品上生,即敛念坐脱。越三日,顶足皆暖。(佛祖统纪)

  赞颂完毕,随大众念了几百声佛。讽诵《观经》到“上品上生”时,就停念坐着走了。过了三天,头顶、脚都是温暖的。

  宋有朋,字牧庵,金华人,性强记。谒车溪卿法师,昼夜叩请,尽得其道。主仙潭,讲止观。时天衣持师分卫至境,入寺就听。竦然曰,我所未闻,设礼而去。

  宋朝有朋,金华人。记性很好,博闻强记。拜见车溪择卿法师,昼夜叩问请教,师父的法他完全得到了。曾经主持仙潭寺,讲授止观。当时天衣寺的持法师到了境内托钵乞讨,就进寺院听他讲经。听后,惊叹地说:“真是前所未闻。”然后礼拜而去。

  湖人薛氏妇早没,时现形于室。其家为斋千僧,诵金刚般若,请朋演说经旨。妇凭语曰,谢翁婆一卷经,今得解脱矣。翁问千僧同诵,何言一卷。答曰,朋法师所诵者是。徙能仁。晚主延庆,开讲日盛。

  湖人薛氏早年过世,时常在家里现形。他家就给她供千僧斋、诵《金刚经》,请有朋到场演说经旨。死去的媳妇借别人的口大声说:“感谢公公婆婆这卷经,我现在得解脱了。”公公问:“我请了一千僧人同诵《金刚经》,怎么说只得了一卷经?”她说:“是有朋法师诵的那一卷!”后来迁居能仁寺。晚年主持延庆寺。当时开座讲法,法缘很盛。

  乾道四年十二月三日,坐青玉轩,请行人讽观经,至真法身观,令大众唱佛名,留偈坐逝。(佛祖统纪)

  乾道四年十二月三号,坐在“青玉轩”,请行人诵《观经》。诵到“真法身观”时,让大众唱念佛号,留偈坐逝。

  宋惟月,不详其所出,居诸暨化城。明律学,修净业。一日,有异僧来迎。后二日,微疾。急呼同住僧道宁曰,吾见阿弥陀佛,高八丈,驻空中,可以行矣,言讫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惟月,住在诸暨的化城。他对律学很了达,平日修持净业。有一天,有位异僧来接他。过后两天,稍微有点病,急忙叫来同住的僧人道宁说:“我见到阿弥陀佛身高八丈,站在虚空中。我可以走了。”说完就往生了。

  宋思敏,不详其所出。依灵芝照律师,增受戒法。专心净业,二十年如一日。偶疾,请众讽观经者半月。越三日,见化佛满室。临终唱佛,声出众表。酷暑留龛七日,异香郁然。(佛祖统纪)

  宋朝思敏,不知是哪里人。依灵芝律师增受戒法,专心于净业,二十年如一日。

  一次,偶然生病,请大众诵《观经》半个月。过了三天,见化佛遍满房屋。临终时口唱佛名,声音超过大家。当时是酷暑,法体在龛中留了七天,异香浓郁。

  宋慧亨(孙居士),字清照,不详其所出。初依灵芝习律,已而住杭州延寿寺,专修净业,阅六十年。每对人,必以念佛为劝。建宝阁,立三圣像,最称殊特。

  宋朝慧亨,不知是哪里人。最初依止灵芝律师学戒,以后住在杭州延寿寺专修净业,经历了六十年。每次遇到人都劝人念佛。曾建造宝阁,设立西方三圣像,最为殊胜奇特。

  有江自任者,忽梦宝座从空而下,云亨律师当升此座。适社友孙居士,预启别亨,即在家作印而化。亨往炷香问讯,归而谓其徒曰,孙君已去,吾亦行矣。乃集众念佛,为说偈曰,弥陀口口称,白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决定生安养。即端坐脱去。(佛祖统纪)

  当时有一位江自任,忽然梦到一个宝座从空中降下,说是慧亨律师要升在这个宝座上。当时正好社友孙居士预先跟慧亨法师告别,在家里结着手印往生了。慧亨法师就去烧香问讯,回来对徒弟说:“孙居士已经走了,我也走了。”这样就集合大众念佛,口中说偈:“弥陀口口称,白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决定生安养。”说完就端坐往生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