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益西彭措法师:净土圣贤的传记(十五)


   日期:2015/6/11 6: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往生王臣

  晋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人。少孤,事母孝,善老庄言,不委蛇于时俗。初为府参军,公卿先后引荐,皆力辞。

  晋朝刘程之,彭城人。小时候父亲去世,侍奉母亲很孝顺。他擅长老庄的学说,不和时流同流合污。最初担任政府的参军。王公大臣先后引荐他做官,都坚决辞谢。

  时慧远法师,止于庐山东林寺,修念佛三昧,程之往依之。远曰,官禄巍巍,云何不为。程之曰,晋室无磐石之固,物情有累卵之危,吾何为哉。刘裕以其不屈,号曰遗民以旌之。

  当时慧远大师住在东林寺修念佛三昧。刘程之前往依止,远公说:“高官厚禄怎么不做呢?”刘程之说:“晋室无磐石之固,物情有累卵之危,吾何为哉?(晋朝的江山并非像磐石一样坚固,有情却有累卵的危机,我做世间的官干什么呢?累卵就是蛋一颗颗堆在一起,稍微一碰就会倒塌、破碎,比喻生命脆微,一遇死缘就会坏灭。所以人生要及时修出离生死的佛法。)”当时南朝刘宋的皇帝刘裕认为他很有志气,就赐给他“遗民”的称号来表彰他,因此后人称他为“刘遗民”。

  同时清信士宗悫、雷次宗、周续之、张野、张诠、毕颖之等,咸来庐山。乃于西方三圣像前,建斋立社,同修净业,程之镵石为誓。

  当时有清信士宗悫、雷次宗、周续之、张野、张诠、毕颖之等,都来到庐山,共同在西方三圣圣像前建斋立社,同修净业。刘遗民写文刻石,作为大众共同的誓愿。

  程之度西林涧北,别立禅坊,精研玄理,兼持禁戒,著念佛三昧诗。居半载,即于定中见佛光照地,皆作金色。更十五年,于正念佛时,见阿弥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程之曰,安得如来为我摩顶,覆我以衣。俄而佛为摩顶,引袈裟以被之。

  刘遗民来到西林山涧的北边,另外建了坐禅的房舍。自己在里面精研佛理,同时守持净戒。写有《念佛三昧诗》。住山半年,就在定中见佛光照地,普现金色。又过了15年,正念佛时,见阿弥陀佛白毫光照触身体。佛垂手接引来作安慰。刘遗民说:“如来能为我摩顶吗?能以衣服覆盖我身吗?”立即佛就为他摩顶,又引袈裟披在他身上。

  他日又梦入七宝池,见莲华青白色,其水湛湛。有人项有圆光,胸出卍字,指池水曰,八功德水,汝可饮之。程之饮水甘美。及寤,异香发于毛孔。乃语人曰,吾净土之缘至矣。请僧转妙法莲华经,近数百周。程之对像焚香,再拜祝曰,我以释迦遗教,知有阿弥陀佛。此香,当先供养释迦如来,次供养阿弥陀佛。复次,供养妙法莲华经,所以得生净土,由此经功德。愿与一切有情,俱生净土。即与众别,卧床上,面西合掌,泊然化去。时晋义熙六年,年五十九。(东林传,出三藏记集)

  又一日,梦见入了七宝池,池中有青、白等各色莲花,池水湛然。有一人颈项上有圆光,胸部现出卍字,指着池水说:“这是八功德水,你可以喝。”刘遗民喝了池水,非常甘美。醒来,身体毛孔中散发异香,就对人说:“我净土的因缘到了。”然后请僧人诵《法华经》,达到数百遍。刘遗民对着佛像焚香、再拜,祈愿说:“我以释迦如来遗教,才知道有阿弥陀佛。此香应首先供养释迦如来,然后供养阿弥陀佛,再供养《妙法莲华经》,所以能生净土都因此经的功德。愿与一切有情同生净土!”随后就和大众告别,卧在床上朝西合掌,寂然往生。当时是东晋义熙六年,59岁。

  隋徐孝克,性至孝,每侍宴,无所食啖,还以遗母。疏食长斋,持菩萨戒,昼夜讲诵法华经。

  隋朝徐孝克,天性至孝。每次赴宴时自己不吃东西,而是把食物带回家奉养母亲。平时吃素持长斋,持菩萨戒。昼夜讲诵《法华经》。

  为都官尚书时,省中多有鬼怪,昏夜之际,无故有声光,或见人著衣冠从井出,居省者多死亡。孝克居两载,妖变皆息,人咸以为贞正所致。开皇十年,长安疾疫,文帝令讲金刚般若经。十九年卒,临终正坐念佛,室内有非常异香气,邻里皆惊异之。(陈书孝友传)

  他在做都官尚书时,官府里常常有鬼怪。每当昏暗的夜里,无故就有声音、光线,或见人穿着衣冠从井里出来。当时很多住在官府里的人都死去。徐孝克住了两年,这些妖怪灾变都止息了。人们认为是他的正气所致。开皇十年,长安发生瘟疫,隋文帝诏令他宣讲《金刚经》。十九年去世,临终端坐念佛。屋里有不同寻常的异香,邻居都感到很惊异。

  唐于昶,不详其里居。唐天后朝,任并州录事。昼决曹务,夜判冥司。每知灾咎,阴为之备。凡六年,丁母忧,持金刚经为日课,更不复为冥吏矣。年八十四,将终,忽闻奇香。遽谓左右曰,西方圣人来迎我也。即向西,连称佛名而逝。(报应记)

  唐朝于昶,不清楚他的出身。武则天时代,担任并州录事,白天判决官府牢狱之事,夜晚判决阴府案件。每每能预知灾祸,暗中就作好准备。这样经历了六年。

  后来因母亲去世,以持诵《金刚经》为日课。以后就不再到冥府做官了。

  84岁临终时,忽然闻到奇香,赶紧对左右说:“西方圣人来接我了!”然后朝西方连连念佛而往生。

  唐马子云,不详其里居。举孝廉,任泾县尉。充本郡租纲,督运入京,舟溺,沉米万斛,系狱中。子云专心念佛,阅五年,遇赦得出。

  唐朝马子云,不清楚他的出身。举孝廉,担任泾县的县尉。

  有一次,他以本郡的田赋税捐督运入京城。当时船翻了,一万斛米沉入江中。因为这事他吃官司坐牢。在牢狱里专心念佛。过了五年,遇到特赦而出狱。

  隐南陵山寺中,持一食斋。天宝十年,卒于泾。先谓人曰,吾因数奇,遂精持内教。今西方业成,当往生安乐世界尔。明日,沐浴,衣新衣,端坐合掌,俄而异香满室。子云云,佛来矣,遂逝。(纪闻)

  他隐居在南陵山的寺院中,坚持日中一食。天宝十年,在泾县去世。之前对人说:“我因为命运坎坷,而精诚受持佛教。现在我西方净业成熟,要往生极乐世界了。”第二天沐浴,换好新衣,端坐合掌。一会儿,异香满室,他说:“佛来了!”就这样往生净土。

  唐韦文晋,不详其所出。仕于唐,位至观察使。建西方道场,笃志净业,求生西方。一日,正持佛名,跏趺而化,异香满室。(佛祖统纪)

  唐朝韦文晋,不清楚他的出身。在唐代做官,做到观察使的位置。曾经建立西方道场,坚定志向修持净业,求生西方。一天,正持佛名时,结着跏趺坐就往生了。异香满室。

  石晋张抗(翁儿),不详其所出。石晋朝,官翰林学士。课大悲咒十万遍,求生西方。一日寝疾,唯持佛名。忽谓家人曰,西方净土,只在堂屋西边。阿弥陀佛坐莲华上。翁儿在莲华池金沙地上,礼拜嬉戏。良久,佛声甫寂而化。翁儿者,抗之孙,时已先逝矣。(佛祖统纪)

  石晋张抗,不清楚他的出身。石晋时代他做了翰林学士。曾经诵大悲咒十万遍,求生西方。

  有一天他卧病在床,一心持念佛名。忽然对家人说:“西方净土就在我们屋子西边,阿弥陀佛坐在莲花上,翁儿在莲花池的金沙地上礼拜游戏。”过了很久,念佛的声音才止息而往生。翁儿是张抗的孙子,之前已经往生。

  宋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也。历仕宋仁英神哲四朝,出入将相,五十余年。官至太师,尝兼译经润文使,封潞国公。

  宋朝文彦博,汾州介休人。他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历任高官,出入将相50多年,官做到太师职位。曾经兼任译经润文使,封为潞国公。

  素皈信佛法,晚向道益力,专念阿弥陀佛,晨夕行坐,未尝少懈。发愿云,愿我常精进,勤修一切善。愿我了心宗,广度诸含识。居京师,与净严法师,集十万人,为净土会。一时士大夫多从而化焉。年九十二卒。(东都事略,佛祖统纪,佛法金汤。)

  平时皈信佛法,晚年向道更加努力。专心地持念阿弥陀佛,从早到晚、行住坐卧,没有丝毫懈怠。他发愿说:“愿我常精进,勤修一切善,愿我了心宗,广度诸含识。”住在京城时,他和净严法师集合十万人结净土会。当时士大夫参与的很多。92岁时去世。

  宋杨杰(王仲回),字次公,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元丰中,官太常。初好禅宗,从天衣禅师游,参庞公机语。及奉祠太山,睹日出如盘涌,忽大悟。熙宁末,以母忧归,闲居阅藏经,遂归心净土。绘丈六阿弥陀佛,随身观念。平生著述,多指归净土。

  宋朝杨杰,无为人,自称为“无为子”。元丰年间,官职为太常(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之事的官员)。最初喜好禅宗,随天衣禅师学禅,参究庞居士语录。等他奉命在太山祭祀时,有一天,见到日出如圆盘涌出,忽然大悟。

  熙宁末年,因母亲去世,回到家乡。闲居时阅藏,以阅藏因缘,从此归心净土。绘有丈六阿弥陀佛像,随身携带,观想忆念。平生著述多数指归净土。

  元祐中,官两浙提点刑狱,卒。临终,说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先是有司士参军王仲回者,与杰同乡里,尝从杰受念佛法门。问,如何得不间断。曰,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即是不间断也。仲回跃然。

  元祐年间,做了两浙提点刑狱,之后就往生了。临终时说偈:“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之前有位参军叫王仲回,和杨杰是同乡。曾在杨杰处领受念佛法门,他请问:“如何能不间断?”杨杰说:“一信之后再不生疑,就是不间断。”仲回听后,欢喜雀跃。

  明年,杰守丹阳,一夕,梦见仲回云,向蒙以净土为导,今得往生,特来致谢,再拜而出。已而得其子讣书,言仲回预知化期,遍别亲友,逝矣。杰既卒,其后有荆王夫人,梦游西方,见一人坐莲华上,其衣飘扬,宝冠璎珞,庄严其身。问何人,云杨杰也。(东都事略,乐邦文类。)

  第二年,杨杰管理丹阳。一天夜晚,梦见仲回说:“以往蒙您引导我修持净土,现在我得以往生,特来致谢。”说完再拜而出。不久接到他儿子寄来的讣书,说仲回预知时至,和亲友全部告别后,安然往生。

  杨杰去世后,荆王夫人做梦神游西方,在净土见到一人坐在莲花上,衣服飘扬,宝冠璎珞庄严其身。问是谁,说是杨杰。

  宋王古(葛繁),字敏仲,东都人,文正公旦之曾孙也。其先七世持不杀戒,古更发心,放生命一百万。游江西,与晦堂、杨岐诸老师,究宗门中事。既而作直指净土决疑集,宏西方之教。闲居,数珠不去手。行住坐卧,修行净观,无有间歇。徽宗朝,官户部侍郎,以党祸落职,寻化去。

  宋朝王古,东都人,是宰相王旦的曾孙。到他为止,祖上连续七代持不杀戒。王古就更发心,放生一百万。他到江西随晦堂、杨岐诸禅德参究宗门中事。后来撰写《直指净土决疑集》,弘扬西方净土教法。闲居时,念珠从不离手,行住坐卧常修净土观行,无有间断。徽宗时期,他做了户部侍郎。当时因朋党之祸被削职为民。不久就往生了。

  有僧神游净土,见古与葛繁在焉。繁,澄江人,官至朝散大夫。公第私居,必营净室,设佛像。一日,方礼诵时,舍利从空而下。后无疾,面西,端坐而逝。(宋史,乐邦文类,法喜志。)

  后来有僧人神游西方,见王古和葛繁都在净土。葛繁是澄江人,官做到朝散大夫。不论在公府、私宅,一定营造一间清净房屋设立佛像。有一天,他正礼拜念诵时,舍利从空降下。后来葛繁无病朝向西方,端坐而往生。

  宋钟离瑾(景融、松),会稽人。母任夫人,精修净土,临终,勉瑾修净业。瑾自是感奋,日行利益二十事。后官浙西,与慈云式公论往生指要,清修弥笃。

  宋朝钟离瑾,会稽人。母亲任夫人精修净土,临终时勉励离瑾好好修持净业。离瑾从此发奋努力,每天做二十件利他的事。后来在浙江西部做官,和慈云忏主谈论往生要法。这期间修持更加努力。

  任夫人故有栴檀佛像,常顶戴行道。及是瑾瞻礼间,眉间忽迸出舍利数粒。未几,知开封府。方夜半,忽起,谓家人曰,夫人报我,往生期至矣,即跏趺而逝。前一日,举家梦瑾乘青莲华,天乐围绕,乘空西去。

  以前任夫人在世时,有一尊栴檀佛像。老夫人常常顶戴这尊佛像,绕佛行道。等离瑾瞻礼佛像时,佛像眉间忽然迸出好几粒舍利。

  不久,离瑾做了开封知府。当时正当半夜,忽然坐起来对家人说:“夫人告诉我往生的时间到了!”之后就结跏趺坐而坐化。前一天,全家梦到离瑾坐在青莲花上,天众围绕,从空中往西而去。

  子景融,官朝请大夫。常诵观无量寿佛经,修念佛三昧。弃官,结茅仪真东园侧。尝曰,识得弥陀,弥陀弥陀。不识弥陀,奈何奈何。不识弥陀,弥陀更在西方外。识得弥陀,弥陀只在自己家。一夕,请僧妙应诵普贤行愿品,炷香听毕,两手作印而化。

  他儿子景融,做了朝请大夫。日常诵《观经》,修念佛三昧。后来辞官,在仪真东园的旁边建了茅屋。曾经说:“识得弥陀,弥陀弥陀。不识弥陀,奈何奈何。不识弥陀,弥陀更在西方外;识得弥陀,弥陀只在自己家。”一天夜晚,他请僧人妙应诵《普贤行愿品》。烧香听完经后,两手结印而坐化。

  曾孙松,寓居苏州,与宝积实公等,结社念佛。无疾,忽端坐,西向合掌而化。(佛祖统纪)

  曾孙钟松,住在苏州,和宝积寺的实公等结社念佛。也是无病忽然端坐,朝西合掌而坐化。

  宋马玗(永逸、婢),字仲玉,庐州合肥人。父忠肃公亮,守杭州日,慈云式公授以净土法门,遂全家奉佛。

  宋朝马玗,庐州合肥人。父亲马公亮在杭州做官时,慈云忏主传授给他净土法门,从此他们全家都念佛了。

  元丰中,玗遇僧广初,得天台十疑论,喜曰,吾今得所归矣。遂依慈云十念回向法,行之二十余年。后更与王古往还,益精进念佛。常以放生为佛事。历守淄川,新定,以慈惠为政。课诵经咒,观想西方,日有常法。

  元丰年间,马玗遇到僧人广初,得到《天台十疑论》,很欢喜地说:“现在终于得到归宿了!”就依照慈云忏主制立的十念法修了20多年。后来又和王古来往,更精进地念佛,常常以放生为佛事。历次治理淄川、新定。做官时慈祥爱民,期间每天以诵经、持咒为日课,而且观想西方。

  时荆王夫人梦游莲池,见有朝服而坐华上者,曰,此马玗杨杰也。时杰已化去,而玗尚无恙。崇宁元年,得疾,盥沐易衣,端坐,念佛而逝。有气如青盖,腾空而上。已而家人十数,同梦见玗曰,吾已得生净土上品矣。

  当时荆王夫人梦游莲池时,见有人穿着官服坐在莲花上,说:“这位是马玗、杨杰。”当时杨杰已往生,马玗还在世,安然无恙。

  到宙宁元年,他生病了,沐浴换好衣服端坐,念佛就走了。当时有气像青色的宝盖,在空中往上腾。不久家里有十多人同时梦见马玗说:“我已经往生净土上品。”

  其秋,有婢卧疾,亦念佛而逝。子永逸,亦行十念法,习十六观,阅三十余年。已而得疾,见阿弥陀佛,及二菩萨来接引,结印示寂,香气满室中。既殓,柩上产五色华,其光烂然。(乐邦文类)

  这年秋天,有个婢女生病卧床,也念佛往生。他儿子永逸修十念法,习十六观,经过了30多年。后来得病,见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菩萨来迎接他,结着手印而往生。当时香气充满一屋。入殓后,棺木上生了五色妙花,光色灿烂。

  宋江公望,字民表,严州人也。登进士第。建中靖国元年,拜左司谏,寻出知淮阳军。蔡京为政,嫉诸言事者,编管安南。居常与妻俞氏,蔬食清斋,修念佛三昧。

  宋朝江公望,严州人,考中进士做官。建中靖国元年,拜官为左司谏。不久又出任管理淮阳军。当时蔡京当政,因为嫉妒谏言的人,就把他贬到安南。平常和妻子俞氏吃素持斋、修念佛三昧。

  有子早亡,见梦于其舅,乞公望就天宁寺,转宝积经,祈生善处。且言见冥中金字碑云,江公望身居言责,志慕苦空。躬事焚修,心无爱染。动静不违佛法,语默时契宗风。名预脱乎幽关,身必归乎净土。后遇赦得归,无疾而化。(宋史,乐邦文类,佛法金汤。)

  他有个儿子很早死了,后来托梦给他舅舅,乞求公望能在天宁寺诵《宝积经》让他得生善处,而且说见到冥府中有块金字碑上写着“江公望身居言责,志慕苦空,躬事焚修,心无爱染。(江公望做谏言职责的官,身居官场,心里的志向是希慕出世间法。他真实勤修,心中没有爱染。)动静不违佛法,语默时契宗风,名预脱乎幽关,身必归乎净土。(不论动用、寂静都不违背佛法,无论言语、默然时时契于宗风,名字已事先脱离幽冥,身心必定归于净土。)”后来公望遇到赦免,回到家乡,无病而化。

  宋陈瓘,字莹中,南剑州沙县人。徽宗朝,为左司谏,以直道不容,寻出补外。既而还为右司员外郎,权给事中。忤宰相曾布,出知泰州。崇宁中,编管袁州。已而移通州。复谪台州。

  宋朝陈瓘,字莹中,南剑州沙县人。徽宗时代官拜左司谏。因为说话直率,为人所不容,不久就被外调。后来又回来做右司员外郎,给朝廷提供谋略。因为触怒了宰相曾布,又出调管理泰州。崇宁年间,又被贬到袁州。以后移居到通州。后来又被贬到台州。

  初瓘好华严经,自号华严居士。及遇明智法师,叩天台宗旨,明智示以上根止观不思议境,以性夺修,成无作行,深有契入。自入台州,捐书不复为文,专修念佛三昧。居五年,复承事郎。移楚州居住,过庐山,家焉。尝语所亲曰,吾往年遭患难,所惧惟一死。今则死生皆置度外矣。寻卒,年六十五。(东都事略,佛祖统纪,李忠定集。)

  最初喜好《华严经》,自号为“华严居士”。等遇到明智法师时,叩问天台宗旨,明智为他指示上根止观不思议之境,以性夺修,成无作行。当时深有契入。自从来到台州后,就舍弃不再写文章,专修念佛三昧。住在台州五年。后来又官复承事郎,准备迁居到楚州居住。经过庐山时就在这里定居了。他曾经对亲近的人说:“往年我遭患难时,所怕唯有一死。现在我死生都置之度外了。”不久就往生了。65岁。

  宋王衷,嘉禾人,居钱塘之孤山。政和间,举隐逸,不起。后官至朝散大夫。

  宋朝王衷,嘉禾人。住在钱塘孤山。政和年间,有人推荐隐居中的他出来做官,他没有答应。后来做了朝散大夫。

  尝参小本禅师,未有所入。偶闻僧诵弥陀经。有感,遂专心净业。日诵阿弥陀经七过,佛号万声,十九年未尝间断。即所居为莲社,无问道俗贵贱,咸得与会。一日,无疾,沐浴面西,跏趺而化。(佛祖统纪,乐邦文类。)

  曾经参访小本禅师,没有契入。有一次偶尔听到僧人诵《弥陀经》,心有感触,就专心于净业。每天诵《阿弥陀经》七遍、念佛一万声,前后19年从未中断。他以自己的住宅作为莲社,不论僧俗、贵贱都能参与。有一天他没有病,沐浴之后,朝西方结跏趺坐化去。

  宋张迪,钱塘人,官助教。从圆净律师受菩萨戒,专修净业,佛前燃臂香为誓。每称佛名,其声奋厉,至失音,犹不已。尝于静室,见白色频伽飞舞于前。又有绿发童子,合掌问讯。后三年,西向念佛名而化。(佛祖统纪)

  宋朝张迪,钱塘人,做了助教的官。他随圆净律师受菩萨戒,专修净业,在佛前燃臂香发誓。每次称佛名时,声音振奋,直到声音念哑了还不停止。曾在静室中,见到白色迦陵频伽鸟在他身前飞舞,又有绿发童子合掌向他问讯。过后三年,朝着西方念佛而往生。

  宋胡闉,字达夫,钱塘人,官宣义郎。晚年致仕,与清照律师游。

  宋朝胡闉,字达夫,钱塘人。做了宣义朗的官。晚年做官时,和清照律师来往。

  一日,感疾,其子请清照过之,谓曰,达夫平生与慧亨相善,岂可不知末后大事乎。闉曰,将谓心净则土净也。清照曰,一切时中,无杂念染污否。曰,未能也。清照曰,如此安能心净土净耶。闉曰,经言,一称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何也。清照曰,阿弥陀佛,有大誓愿,有大威德,光明神力,不可思议,具如经说。以是一称洪名,罪垢自消,如赫日正中,霜雪何有。闉大感悟,遂一心称佛名,请僧为之助,累月。

  有一天他生病了,儿子请清照律师来看他。律师说:“达夫平生跟慧亨相好,岂能不知道末后大事!(“慧亨”是清照律师的名字。“末后大事”就是人生归宿的大事。)”这时候他问:“你是说‘心净则土净’吗?”清照说:“一切时中没有杂念染污吗?”他说:“做不到。”清照说:“这样怎么能心净土净呢?”他说:“经上讲:‘一称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怎么回事?”清照说:“阿弥陀佛有大誓愿、有大威德,光明神力不可思议,具体如经中所说。所以一称佛名自然消灭罪垢,就像太阳悬在中天光明朗照时,地上哪有霜雪呢?(一经赫日照耀,霜雪自然化去;一称万德佛名,罪垢自然消除。)”他听到这番开示,生起大感悟。一心称念佛名,请僧人助念。经过一个月。

  最后清照至,闉曰,此来何晚,已烦观音势至降临甚久。清照与众僧同举佛名,闉安然而化。(乐邦文类)

  最后清照律师又来看他,他说:“来得怎么这么晚?已经烦劳观音、势至二菩萨降临很久了!”清照就和众僧同唱佛名,就这样安然圆寂。

  宋冯楫,字济川,蜀遂宁人也。由太学登第。初参佛眼远禅师,有省。复参大慧杲禅师,入山结夏,深有悟入。已而兼修净业,作弥陀忏仪。

  宋朝冯楫,字济川,四川遂宁人。由太学登第(就是被录取为进士)。最初参佛眼禅师有省。之后又参大慧禅师。这一年入山结夏时,深有悟入。以后兼修净业,作有《弥陀忏仪》。

  绍兴中,出帅泸南,率道俗作系念会,以西方为归。时经建炎兵乱后,名刹藏经多残毁。乃捐俸钱,造大藏经四十八所,小藏四大部者,亦如其数,分贮诸刹。后知邛州。二十三年秋,乞休,预报亲知,期以十月三日告终。

  绍兴年间,他在泸南领兵,率僧俗大众做系念法会,以西方为归。当时经过建炎兵乱后,古名刹的藏经多有毁坏。他捐出俸钱,造大藏经四十八部,小藏(四大部)也是四十八部,分别储藏在各大名刹。

  后来他管理邛州。二十三年秋天请求退休。事先告诉亲友,准备在十月三号去世。

  至期,令后厅置高座,见客如平时。日将午,具衣冠,望阙肃拜,请漕使摄州事。著僧衣,据高座,嘱诸官吏道俗各宜向道,建立法幢。遂拈拄杖按膝,泊然坐化。

  到了这一天,他叫人在后厅设置高座,还像往常一样接见客人。

  快到中午时,他穿好衣冠,望着京城礼拜。随后请漕使代理邛州事务(“漕使”就是管理水陆运输的官员)。接着穿上僧衣,坐在高座上,嘱咐官吏道俗一心向道、建立法幢。然后提拄杖按在膝盖上,寂然圆寂。

  漕使曰,安抚去住,如此自由,何不留一偈,以表异迹。楫复张目,索笔书曰,初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尽,龟哥眼赤。有语录颂古行世。(五灯会元,莲宗宝鉴)

  漕使说:“安抚去来如此自由。何不留一偈表明奇异的修行?”冯楫又睁开眼,拿笔写下一偈:“初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尽,龟哥眼赤。”有语录、颂古行于世。

  宋吴秉信,字子才,明州人。绍兴中,官于朝。与秦桧忤,斥为党人。归而筑庵城南,日夕宴坐。制一棺,夜卧其中。至五更,令童子叩棺而歌曰,吴信叟,归去来。三界无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归去来。闻唱,即起习禅诵。

  宋朝吴秉信,明州人。绍兴年间在朝廷做官,因为和秦桧意见相左,而被贬为党人。

  后来他回家在城南建了一所房子,早晚都在里面打坐。事先制备一口棺材,夜晚就睡在棺材里。到五更天亮时,叫童子敲着棺材唱歌:“吴信叟,归去来,三界无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归去来!(吴信叟快回家!三界犹如火宅,无一处安稳,西方净土有莲胎,快回家!)”就是这首歌每天早晨唱给他听,他清早听到这首歌就起来禅坐、念诵。

  久之,桧死,以礼部侍郎召。寻出知常州。二十六年,复被召。至萧山驿舍,坐,顷之,令家人静听,咸闻天乐之音。即曰,清净界中,失念至此。金台既至,吾当有行,言讫而逝。(佛祖统纪)

  过了很久,秦桧死了,朝廷又以礼部侍郎把他招回。不久又出任常州知府。

  绍兴二十六年,又被朝廷招回。当他路过萧山住在驿站的旅舍中时,当时他端坐,一会儿,让家人安静倾听,都听到天乐之音。他说:“清净界中,失念至此,金台既至,吾当有行。(清净法界里,因为失去正念而来到娑婆世界。现在金台已到,我要走了。)”说完就往生了。

  宋李秉,不详其所出。绍兴末,为内廷官,历三朝,爵武功大夫,管御药院,乞宫祠以去。秉壮岁,慕禅宗,参净慈自得禅师,有省。已而归心净土,刻龙舒净土文以劝世。持诵谨笃,逾三十年。子元长,偕诸同好,结净业会于传法寺,秉与焉。

  宋朝李秉,不清楚他的出身。绍兴末年,是宫廷中的官员,经历三朝,爵位是武功大夫。当时管理皇宫的御药院,乞宫祠以辞去官职。

  李秉壮年时希慕禅宗,参净慈自得禅师有省。不久归心净土,刻《龙舒净土文》劝导世人。他持诵恭敬、坚定,有30年的修行。儿子元长偕同好友在传法寺结净业会,他也参与法会。

  嘉泰四年秋,有疾,减食却剂,神色逾警。及冬,梦中忽见弥陀现相。越七日,陵晨,见金华满室中。呼二子掖起,别亲友。索笔书曰,六十一年尽乱道,些儿见处却也好。而今蓦直往西方,万劫长离生死老。置笔,整手结印而逝。(乐邦文类。秉盖武臣直内廷者,往生集,误以为中官,考宋制,中官无乞祠之例,且又安得有二子耶。)

  嘉泰四年秋天,他生病了,当时饭量减少,谢绝医药,神色却更加机警。到了冬天,梦中忽然见到阿弥陀佛现相。过后七天的凌晨,见到金色莲花充满房屋。他叫两个儿子扶他起来,跟亲友告别。要来笔写道:“六十一年尽乱道,些儿见处却也好,而今蓦直往西方,万劫长离生死老。”笔一放,就结着手印而圆寂。

  宋陆沅,字子元,会稽山阴人。累官至太府寺丞。寻外转,历提举福建市舶。已而得罪,闲居,家明州横溪之上,居常持法华经。晨起,即澡浴焚香,首唱偈曰,盥手清晨贝叶开,不求诸佛不禳灾。世缘断处从他断,劫火光中舞一回。然后开卷而读,不缓不急,声如贯珠,日周一部。如是三十年。年登八十,增至三部。复诵弥陀佛号,一意西驰。

  宋朝陆沅,会稽山阴人,官升到太府寺丞。不久外调,担任福建市舶(福建地区管理海港船舶和关税的官员)。后来被论罪而免官闲居,家住在明州横溪之上。平时持《法华经》,早晨起来就沐浴、烧香,首先唱偈子说:“盥水清晨贝叶开,不求诸佛不禳灾,世缘断处从他断,劫火光中舞一回。”之后开卷读经,不缓不急,声音犹如贯珠,每天读一部。这样经历有30年。到80岁时,增加到日诵三部。又念阿弥陀佛,一心西归。

  年八十五,沐浴,易服而化。口鼻间出莲华香郁然,弥日方息。事在绍熙五年。(渭南文集,法喜志,法华持验记)

  85岁的一天,他沐浴后换好衣服就往生了。当时从口鼻中发出浓郁的莲花香气,一整天才消失。这是绍熙五年的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