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洛桑陀美仁波切:亲近善知识要具有九种心要


   日期:2016/1/6 10: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宗喀巴洛桑陀美朝阳妙吉寺菩提道次第广论分类: 藏密宝典

  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华锐·罗桑嘉措 释译)提到:

  具足了闻法性相的弟子依止上师时,要认真地观察上师是否具备各种德性,如果具备,就亲近他,祈求传法。

  关于依止上师的多少,善知识仲敦巴和桑普瓦二位大德的见解有所不同。善知识桑普瓦依止的上师很多,有讲法的人,他就去听。

  有一次他经过康区途中时,有一位居士正在讲经,他去听了后,身边的弟子们感到不满意并说:“按您的身份就不应该在一位俗家人面前听法,有损自己的威望!”

  桑普大师说:“你们不能这样讲,我这样听法,同时能获得两种利益(闻法和随喜)。”

  善知识仲敦巴亲近的上师很少,只有五位,印度两位、西藏三位。印度的两位是阿底峡尊者和班智达哲才玛;西藏的三名上师是赛尊、多杰昂秀和央敦。

  博多瓦和贡巴仁青喇嘛两人在依止上师问题上互相讨论,依止善知识敦巴的规律好,还是依止善知识桑普瓦的规律好,最后两人做出了决定:初学佛者,还没有生起清净之心,没有具足正信,还会容易看到上师的过失,因此,就按照仲敦巴的拜师方式去做了(同样,处在这个年代的我们,没有生起清净心,没有足够的正信的时候,我们还是少拜上师最好,有几位就绰绰有余了。

  时下,竞争着拜很多上师求法,因缺乏正知正见,最后诽谤自己上师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诽谤上师的罪业远远超过了造五无间的罪业。

  我们初学佛法的人,等待以后具足了弟子闻法的诸性相后,再去亲近依止更多的上师,那时就不会看到善知识的过失,也不会出现诽谤善知识的事情,随之,也不会造罪了)。

  我们受到了一切法恩后,尤其今后怎样亲近依止以圆满教诲引导我们的善知识呢?这依止的规律分为两种:以意乐所依止的规律及加行所依止的规律。意乐依止又分为总述依止的意乐,特别修持根本信仰以及思念恩德而对上师生起恭敬之心。

  总述依止的意乐在《华严经》中说,以九种心来亲近恭敬善知识,是其中包含了亲近依止的一切意乐精华要旨。

  这九种心可以简摄为四类:

  舍弃自己的随心所欲;

  舍弃亲属无常;

  担荷上师的一切担子;

  如何荷负事业

  放弃自己的自由(不我行我素),服从上师的言教,这就是九种心的第一孝子般的心。

  孝子做事不随心所欲,他服从父亲的言教,说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不会瞎做。

  按照孝子般的弟子定会服从善知识的教导,因此,这种弟子按善知识的心意去行事的。

  《现在佛现证三摩地经》中说:“在任何时候,弟子要舍弃自己的自由,顺从善知识的心意而行事,以适合善知识的心意,不做违背善知识心意的事,善知识如何所言,弟子尽力而行。”在具有德相的善知识面前定要这样做,随便不在其他人面前行孝子心而恭敬承事了。

  亲近善知识的心,犹如亲近亲属,他人不能动摇,这就是金刚般的心。诸魔和恶友都不能动摇,使其分离。

  《现在佛现证三摩地经》中说“应当舍弃亲属无常、情面无常”。世间的一切变化多端,虽然无常,但我们对信仰亲近善知识的心,犹如金刚一样坚固,不容易摧毁。

  担负起上师的担子(重任),这就是大地般的心。

  我们学法的弟子要承负上师给予的所有重担,不感觉到苦恼。

  博多瓦大师对显阿大师的弟子们教导说:“你们今天能遇到我的上师善知识这样的菩萨,能按上师的教诲去做,的确是很大的福气,你们把修持的这事不要当做一个沉重的负担,而要把这作为一件光荣的事情去执行!”

  比如,把妇女们佩带的装饰品和将军所披挂的盔甲按照装饰品和盔甲的意识去想就不觉得沉重,如果把当做一种随带的东西去想,那就觉得越来越重,甚至产生难以承负的心情。同样,把亲近上师当做是一项任务,那就会产生不愉快,难以胜任的情绪。反之,把依止亲近上师的事觉得十分幸运,那就会成为一件光荣的事了。

  怎样担负事业共分六类

  铁围山般的心是:若遇到什么样痛苦都不动摇信仰。显阿大师住在柔巴地方的时候,贡巴央旦巴因为气候寒冷,身体有所衰弱,就和觉吾央努札商量居留下来听经还是回去的事情时,觉吾央努札说:“我们曾多次居住过宽敞舒适的宫殿,如果想在大乘善知识面前闻法,这还是第一次,所以,住下来听法是最好的选择。”

  世间仆人般的心是:虽做一切下等的活,但内心不产生他人鄙视的一心情,就不觉得羞愧。同样,我们亲近上师也要具有世间仆人的这种精神,去恭敬侍奉上师。

  昔日,在后藏众多译师和班智达集会.正好这天集会的地方有泥泞,仲敦巴尊者脱去衣服把这些泥泞全部擦去,又不知从何处拿来干净的白土铺洒在上面,并在阿底峡尊者面前制一曼札(坛城),阿底峡尊者看到后说:“好啊!像你这样虔诚的弟子在印度也有。”

  除秽土者般的心是:极力舍弃我慢和十分骄傲自满的心,任何时候都把自己看做比上师低的人。

  如果产生我慢的心,久而久之会把上师都不放在眼里,所以,就会轻视上师,导致不恭敬上师的情况。大善知识敦巴说:“傲慢的山丘上,不会产生功德之水。”

  显阿大师问:“到了春天的时候,绿草是从山顶上慢慢长出的,还是从山低处的山谷中长出来的?”青草当然初春是从平处、低处开始生长,不可能一开春青草就从山顶上朝下长(这里面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我慢心的人,就跟初春时从低处长出青草一样,谦虚求学就会增长知识。如果具有了我慢心,就跟山顶一样光秃秃的,不会增长功德的。所以,学佛的众弟子必须舍弃我慢之心)。

  如车乘般的心是:我们亲近上师后,要有乘心(如各类车子乘载沉重的东西一样),对上师的极为沉重之事情,我们勇于承担;上师给予了我们最大希望,我们应当高兴地接受。

  如家犬般的心是:家犬受到主人的挨打,它不会离去;同样,我们亲近上师后,对于上师的斥责,我们不能生起嗔恨而离去。

  善知画师每次去拜见朵龙巴的时候,都得到朵龙巴的呵责,画师的徒弟娘摩瓦说:“这位上师好像对我们师徒二人非常讨厌,好像心中具有嗔怒的样子。”

  画师对弟子说:“这种呵斥不是憎恨,我每次受到上师斥责,就同得到了胜乐金刚的加持一样!”。

  《般若八千颂》中也说:“如果听法者得到讲法者的斥责和不放在心上的时候,弟子不能与师相争,更比以往要精进求学佛法,虔诚恭敬上师;不产生任何苦恼,更加要追随上师求法学修。”

  如船般的心是:无论上师的事情如何繁多,为了能亲近上师,来回的次数不管多少,我们都不觉得厌烦。

  上师的这些事情,都是我们的事情,也是广大众生的事情,为了众生的事业,我们一定要竭智尽忠,尽职尽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善知识       威望)(五明学佛网:善知识       威望)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真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谁是善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四、依师乃为学法,恒常修信念恩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三、了知知识德相,如理寻访明师 

 怎样亲近善知识 二、认识依师胜利,亲近善友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参学善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 

 仁清法师:怎样鉴别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