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观经善导疏菁华-修学报告


   日期:2016/8/21 19: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虔诚恭敬顶礼恩师上人!恭敬顶礼学院各位老师大德!恭敬顶礼各位师兄善知识!弟子提交【观经善导疏菁华】修学报告,有不妥之处,请学院大德老师批评指正。 《观经四帖疏》是唐朝善导大师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所作的注解。大师将观经分为四个部分,“玄义分”、“序分义”、“定善义”、“散善义”四卷,通常称为《四帖疏》。

  第一,玄义部分。优美偈诵,先劝大众发愿归依三宝,五十六句,真真切切。随后将《观经》分作七部分,七门料简,写出每一部分的概义,依文释义,澄清以前与经论相违之谬,一一引教证明,使信者无疑,求者无滞。

  第二,序分义,将《观经》划为序分、正宗分、得益分、流通分,并详做五门明义。其不同的是分出了「得益分」,明显念佛之大利益当下即得,未来更殊胜。

  第三,定善义,以十六观中的前十三观为定善义。定,正观也,所观所念,皆在净土依报正报庄严,不做此观,就是邪观,“普劝同生知识等,专心念佛向西倾”。

  第四,即是最后的三观,其重要义理是说明,三福为正因,九品为正行。《观经》是净土宗重要的一部经典,持名念佛就出于这部经。善导大师为本经所判的四部分,使我们学习起来,能够清晰地把握纲领和脉络。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 我们这次学习的“四帖疏精华”,是师父上人1993年10月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启讲的。其重点就是三福为基础。

  『欲生彼国者,当修叁福,(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下面学习师父上人开示:“叁福的重要性,它是佛法修学的基础。无论修学那一个宗派,那一种法门,都是以这个为根本。由此可知它的重要性,前面第一条的四句,是人天的福报,也是根本的根本。这第二条是小乘的福报,小乘建立在人天的基础上,好像我们盖房子一样,这第一条是第一层,这二条是第二层这第二层一定是建立在第一层的上面,不可能说我第一层没有我就可以建第二层”。“那么由此可知,这个受持叁归是要有孝敬的根底,那这个叁归授受就不难了,就真实了。假如没有前面第一福的基础,这个叁归不太真实,说真实话,有名无实,是名字叁归啊!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也一定要认真学习的”。

  末学自从一九九五年皈依佛门以来,开始组织大家学习【认识佛教】前后有三次。【认识佛教】是净宗学会净修学人必须要学习的基础蓝本。其中五大科目的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原来我们不知道这个三福是出自于哪部经典。经过学习【观经善导疏菁华】,才知道出自观经。才知道这个三福如果不落实,无论学习哪一部经典,修学哪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可见其极其重要了。【一切诸佛成佛之正因】。这还了得,我们凡夫学佛就不用说了。这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末学必定好好学习,真正落实。才能这一生有把握往生极乐净土。圆满成就。我们看开示: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一、净业三福的提出,是来自《观无量寿佛经》。当韦提希夫人哀请世尊开示往生净土一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的请法之后,在未介绍观想方法之前,佛首先就开显净业三福。三福的提出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不在韦提希夫人请法的范围。那么,佛为什么要说出这三福呢?这是针对我们这些末法众生的根机,心里有妄想、分别、执著。不可能把西方净土依正庄严观想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这些根机钝劣,心散乱的众生,佛是慈悲摄受不舍,所以提供他一个方便,进入到净宗念佛的坚定信心。所以,就提出了求生净土必先修净业三福。

  二、为什么要修“三福”?因为三福“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既然是一切诸佛成佛的正因,可见得佛法不管是哪个宗派,不管是哪个法门,都要建立在这三福的基础上才能成就。我们必须走三福必经之路。像盖楼一样,三福是一层一层修的,没有人天福就没有二乘福,没有二乘福就没有大乘福。也就是说,人天福是二乘福的基础,二乘福是建立在人天福基础之上的,没有人天福做基础,二乘福就无以建立;大乘福是建立在人天福二乘福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前两福,大乘福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对于这三条要重视,要认真努力的奠定我们往生不退成佛的根基。三福属于念佛行人修行的助行,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基础,“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开显了佛摄受众生慈悲不舍的心,师父上人将三福定为五个必修科目的第一个,非常极其有道理,具足慈悲心。 佛在本经里说,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可见不修三福,是无法成就的。

  三、“三福”的内容是什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叫第一福,也称作“世俗善”,就是在世俗生活中,随着种种的缘分,而遵行相关的道德规则,比如在家里要孝养父母、在学校要尊敬老师、与朋友要诚实守信等。又比如《弟子规》,这本来属于世间善法,但如果把落实弟子规的善行回向往生西方,不执著不分别无妄想就成了净土的善业、净业。所以称之为{净业三福}。

  末学曾经在一个念佛堂遇到一位老居士。她给我介绍她们家建立了一个二层楼作念佛堂。第一层是作为【弟子规】教学用的。有很多小学生过来学习。所以她说这个第一层是世间法。那么第二层是念佛堂。是给师兄居士们念佛用的。她说这个第二层是出世间法{佛法}。末学当时感到很诧异。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弟子规是世间法,念佛是佛法。就是分别执著。如果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念佛没有清净心,不能与佛相应。那么念佛也是世间法。只是嘴巴念念而已,喊破喉咙也枉然呢。怎么能够说弟子规不是佛法呢?佛法何处不在。何况弟子规还是儒家善法!以清净心念佛、清净心学习弟子规、学习圣贤教育、与圣贤相应、与佛菩萨相应统统是佛法。关键在于这个心啊!下面我们学习第二福。

  “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第二福,也称为“戒善”,就是受持佛所规定的戒律,或小乘的三皈、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或大乘菩萨戒,只要回向往生,就一定能如愿,持名念佛求生净土。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第三福,也称为“行善”,就是发大乘菩提心的凡夫,不但自己修行功德求生西方,而且还能劝导他人同生极乐。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怎样修好三福?首先要在第一福修起。在“孝”字上下功夫。在修学中感悟到: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善的核心是“孝”,“敬”。就是“孝亲尊师”,这是三福的根本,也是佛法的根本,离开“孝”与“敬”字,佛法就无从谈起,所以,修学佛法绝对离不开修孝,离不开尊师重道。这个孝字,从字面上来讲是老一代在上和子一代在下。代表了我们的老祖宗圣贤教育承传;代表了我们祖先对我们子孙的慈悲护佑。也代表了诸佛菩萨把佛法一脉相承传到了我们手中。佛法的延续靠什么呢?就是靠我们这些佛弟子依佛教诲,真正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培养弘扬佛法的年轻有为的人才。要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把佛法长久延续下去,是我们真佛弟子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学佛要把伟大的佛法加以传承和弘扬。其前提就是我们抓住孝这个根本去修行,把孝字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促进其它三句的落实。大乘《菩萨戒经》里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所以“父母”这两个字并非单指亲生父母,其父母包括所有一切众生:包括动物、植物、一切鬼神、山河大地等等,都要似孝养父母、来关心爱戴敬养孝顺。孝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随顺性德就是觉、正、净,就是佛菩萨;不孝,就是违背性德,就是迷、邪、染,就是妖魔鬼怪。孝养还有一个养字!不但要养父母之身,最为重要的是养父母之心、父母之志,劝父母学习圣贤教育,学习佛法,真正脱离六道轮回了生脱死。才是圆满尽孝道。究竟孝养父母。在佛法修学中我们真正能够做到:以人之母为我母,以人之父为我父。 看一切人如佛菩萨。见天地万物都是佛菩萨化身。成佛就离此不远。往生极乐就有把握。圆成佛道,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往生极乐!弟子提交报告,请大德老师批评指正。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学报告       观经善导疏)(五明学佛网:修学报告       观经善导疏)  

 菩提法师:高提祖印 薪火无尽——第四次中日佛教修行体验团 

 大经解演义修学报告 

 佛陀教育网络学院修学报告 

 彩忆师兄学佛网学习中心第五期修学报告 

 陈瑞珠:古文示范教学耕心莲苑学生弟子规修学报告分享 

 安士全书修学报告分享 

 印光大师文鈔菁华录修学报告 

 悟迟师兄学佛网学习中心第五期修学报告 

 《地藏经玄义》修学报告 

 我的修学报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学习中心修学报告:要把五戒十善作为处世成佛的准绳 

 学习中心修学报告:尽孝才是真正学佛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