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净慧法师:网络问答录(11--20)


   日期:2016/10/24 12: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十一问:“学佛人为什么不可以因为果呢?什么是以因为果呢?不知谁能释解,以解吾疑。”您可以给予解释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在佛法中,念起造作为因,成已报应为果。世间一切事物运动规律,皆存在因果关系,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由于从因至果之间,存在发展变化过程,存在时间、地点、条件、人物等主客观因素和合的规律,可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即在相对法则中,有绝对性但不可绝对化,有规律性但不可格式化,有复杂性但不可简单化,有联系性但不可固定化。

  以因为果,为若有善恶之因,就一定有善恶之果;从中省略了发展变化过程,否定了运动规律主导作用;如善因念佛成佛,从中省略了身心修行戒定慧过程,否定了菩提道次规律对修行人的约束作用;即只要念佛,可不必修行戒定慧,不须次第证道,靠佛愿力接引,就可往生成佛;而不顾有破戒、毁戒、谤佛、谤法、谤僧、不善、不正、放逸、懈怠、邪行者恶报轮回等事实,不见不同善因、不同善报等三界诸天法则存在。再如恶因受报,若人起恶念要行凶杀人,有言论或有工具准备;但中途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使其改变主意,没有实施计划而构成危害,还与他人成为朋友,并成就很多善行;法律可以将起恶念为行凶定罪吗?司法可以依工具准备予杀人刑罚吗?故只能是相应的因,所成相应的果,因果之间有规律可循可依,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但不可以因为果或倒果为因,应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知其规律作用事物时的二重性,观其矛盾相互转化时的多样性。

  以因为果,源于《大日经》;为佛告诫众生,不可将一善因绝对化、格式化、简单化、固定化,不可将一善因为成果、实果、道果、得果;而应修无量善因为功,而无功相;次第证得道果为德,而无德想。皈依佛门三宝为找到人生方向,明白教义法理为打开定位导航,严持禁戒律仪为遵守操作规范,依止传承法门为选择出离路径及所乘工具;切记不可以因为果,认为有了人生方向就等于大功告成。时下,有一些人只知念佛成佛,特别是于在家人中,吃肉、喝酒、邪行、妄语等,十不善法一样不少,贪嗔痴慢疑一应俱全,不持戒,不禅行,只念一句佛号,只等十念往生。

  如此讲法,并不反对谁念一句佛号,凡念佛者皆受欢迎,皆结善缘,皆种善根,皆感善果;要比什么都不信、都不念的人,不知要强多少倍。但须明示,如此念佛,不依法门传承修行,不能具足受持戒律,为末法时代后期之风,只度生死,难证道果,恐因误解误判而误己误人,又恐早开末世法运而损毀正法;故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坦露实相法义。2014/4

  第十二问:“我刚皈依佛门不久,不想只念一句佛号,想择选法门修行,择选法师依止;可听人说,这个是邪法,那个是邪师,弄得不知所措,想请高人指点一二。”这样的疑问,可以回答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由于地域历史不同,各宗法脉渊源不同,各人选择修学不同,没有统一固定标准。只能讲一些共性法义,照顾一些特性法理;具体如何选择辨别,要靠自己开心智、明法眼、掌标准、作决断。但在这里,须回答二个疑问;一是如何择法择师;二是如何辨别邪法邪师。

  如何择法;择法为选定法门修行,各宗不同,法门不同;宗门相同,也有法门不同;法门很多,差别很大。在求法上,总体来讲,先明宗后求法,知难易能行持,重解脱轻名闻,法平等贵专一。具体有十种事项;一是沉得住气,身心莫急,多参遍访,受教校量,择上从之;二是避免好奇,不为功利,特别在禅密选择上,不为禅而禅,不为密而密;三是自打基础,有静坐功夫,身心静下来,知如何修禅行,才能把握准确;四是随顺因缘,不强求法,有时法可遇不可求,法缘可顺不可逆;五是适应根基,自量己德,择法愿求不宜过高,否则眼高手低,难载重法;六是注意年龄,不同法门有不同要求,禅宗有莫到老来方修道,密法有三十五岁前为最佳,为体能可适应;七是身有正行,品德厚道,可与法缘和合,择法无碍,速得法益;八是心有正见,不受邪法,远离外道,契入正法,得立正命;九是禁忌猜疑,这个法门是否最高,是否还有最上,是否可证道,是否外道邪法,疑虑重重;十是勿乱分别,这里寻密法,那里寻密诀,哪个法门快,哪个修的慢,妄自差别。

  如何择师;择师为在择法的同时,选择师承为依止;各宗法门皆有师承,有时择法即在择师,有时择师即在择法,名为二回事,实则一回事,一切法门皆由人载。在此时代,圣贤隐伏,邪法增盛,求法甚难,求师亦难。在求师上,总体来讲,重明师轻名相,重见地轻功夫,重传承轻言说,重实修轻哗宠。具体有十功德相;一是清净持戒,心地具足戒本,身口意三业无亏;二是多闻有智,通达教义法理,不执诸相生心;三是精勤禅行,为法可以忘躯,常赞叹清净梵行;四是心怀慈悲,对众苦有怜悯心,能方便救护众生;五是善说正法,对诸事有责任担当,方便教化而无厌倦;六是难忍能忍,能堪受辱而不嗔,还能以德报怨;七是身心无畏,弘法利生坦然无惧,众前忏悔己过无怯;八是义理圆融,正见分明无缺,信众愿乐欲闻;九是不求名利,常亲近善友而淡名闻,节俭惜福而远离金钱;十是真诚朴素,以人生平凡为最高,以老实做人为最妙。同时,有四种病师,心病无边,其中有一,不能依止;一是作病师,时时思维揣度他人,处处算计校量得失;二是任病师,随诸法性任意浮沉,一切妄从信缘任运而行;三是止病师,止息妄情误解寂然平等,迷于取静误认止妄即真;四是灭病师,妄计身心根尘本来空寂,执着断尽烦恼一切永寂。

  如何辨别邪法邪师;邪法为行持一切外道之法,邪师为行持诸外道法之师。辨别邪法邪师,初学以外道法为邪法;在修禅定中,由邪定所生种种邪法。九十六种外道,皆为邪师。由于所涉内容过多,这里只能略义,不便详解;故可依四依法,参照佛说有关邪法邪师的具体表现,自我参学为好。但是应知,初学人在辩别邪法时,应依三法印与实相印;在辩别邪师时,应依佛说经典制法;不应依人所说与自制标准,更不依不明教义法理的知见。否则,妄认修证出世间法、发菩提心的人为行邪法,妄指修行正定三昧所生正智的人为准邪师;特别是随意妄责他人为行邪法、准邪师者,往往自己正在行邪法,为准邪师而不知,误己又误人而不明。2014/4

  第十三问:“有人说,出家人既有智慧和广大佛法,为何不走出山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现在社会正缺乏信任和道义,充满了浮躁和诡诈。星云大师曾说过应该让佛法走向群众走向社会,佛门之中不能有太多的佛呆子、佛傻子,传教布道也是佛门弟子必修课。眼下邪魔外道倒是无孔不入。”您也如此认知的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修学佛法的人,不论出家在家,既有证悟智慧,又知佛法无边;本身正心正行,就是弘法示范,广宣道德文明,敬畏天地世间。古今一理,寺庙小道场,世间大法坛。而在当下,不是出家人可不可走出山门,而是出家人能不能走出山门;同时,山门大开少人问义理,山门挤破多是求发财。关键是众生有无善法因缘,是否具足闻法善根。若无善法因缘,出与不出山门,心法只能自修,他人无法用力。若不具足闻法善根,则视而不见,闻而不信,信而不行,行而不坚。

  修学佛法的人,只观自心清净,不见世间过失,一切皆有因果;共业感召如此,法眼清晰可见,佛法不度无缘,切莫怪罪伽蓝。其实佛门之中,佛呆子也不呆,只是自修自行;佛傻子也不傻,只是自功自德。况且,佛教不乏经典大藏,自古不少弘法之人,菩萨只能恒顺众生,法师也须随顺因缘。邪魔外道当然是无孔不入,发生的社会现象不说;仅对佛法侵扰而言,寺庙被商业化,僧人有职业化,环境染著身心,物外闲人太难。2015/3

  第十四问:“都说佛心苦渡世人,佛本不在尘世,又怎样渡人?”您是如何认知此问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佛依愿力,普渡众生;法藏住世,平等慈悲。可悯众生,不读经典,不开智慧,执著人相。妄言“佛本不在尘世”,不知怎样渡人;其实是身不知归依,心不明自度,茫然于世间,时光在空过。愚痴不自醒,为是当聪明,慢习贡高我,不肯谦卑身。在此世间,是佛、法、愿、缘度人;不是依人度人,更须人心自度。

  那么,佛究竟在不在世间呢?又依什么形态住世呢?确切地讲,佛在世间,三世常住,未离众生。只是众生身心于五浊,无法实知佛依什么形态住世,故此由疑生惑。佛住世形态主要有,一是法身能量智慧支撑世界与法则存在,为一切众生生存需求,提供一切可能;二是报身佛光常照十方世界,照触修行人身心,增长福德慧命;三是化身周流遍至世间,无时无处不在,护念加持正法修行人;四是示现身虽入大般涅槃,各种佛形像还在,等于本师释迦牟尼佛住世,礼拜供养得福;五是佛说经律论三藏十二部还在,等于本师释迦牟尼佛法性住世,众生见闻受益;六是十方诸佛菩萨,以不同因缘化现世间,以不同方式、不同身份行菩萨道,弘法利生。2015/3

  第十五问:“我在抄写《僧伽吒经》的时候,总是瞌睡,只要放下笔墨,立刻就不瞌睡,和正常人一样,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才能克服呢?”您能给予解答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僧伽吒经》,是佛护念的大乘经典,如法抄写功德巨大,销除无始劫来业障,如大风吹散浮云。当人如法抄写时,佛化身常居其顶,护念其善行,增长其智慧。当抄写人不如法时,或抄写人业习重时,与佛不能产生道交;当佛化身常居其顶时,巨大能量摄持身心,大脑神经不能适应,形成剧烈反差感应,产生瞌睡现象;如沸水烫鲜菜—蔫啦。同时,有魔众干扰周围环境,使人身心疲倦。

  怎样才为如法抄写呢?在抄写经典前,首先,在佛像前供养礼拜后,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得佛加持力;然后,供养礼拜《僧伽吒经》,三称南无僧伽吒,依正法力破除魔障;其次,清净身心,须素食三日后抄写,抄写前还须净口、净手、净衣、净具,保持欣然状态;最后,清净环境,抄写经典须在净洁处,不应在夫妻所居室内,周围不应堆放污秽杂物,使护法生欢喜心。若如此抄写经典时,不会再发生瞌睡现象,一切吉祥如意。2015/3

  第十六问:“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小孩子十六岁之前享受物质生活都是消耗他自身先天的福报,是这样么?那怎么才能培养孩子的福慧呢?”您听过这样的说法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从三世因果上讲,人的今世福报前世积,下世福报今世积。人从入胎开始到出生,直至能自食其力前,所享受的物质文化生活,名为享受父母及他人养育,实则都是在了前世的福报。从能够自食其力后,超出正常享受物质文化生活外的福报部分,名为权势富贵及时享乐,实则仍是在了前世的福报。

  福报是寿命的基础,人有福报可增寿,人无福报可减寿;故人过分享乐,超出正常享受福报部分,人要减少寿命。同时,使用偷诈奸欺、贪污受贿等一切非正常手段,获得财富所享受的福报;不但了前世的福报,还欠下宿命业债,造成下世贫穷之因;今世除减寿外,还多眷属失和、子孙不孝,通过非正常渠道散失财物等。

  由此缘故,人应多修善业不吝,多行布施他人,节俭生活惜福,知足常乐增寿。父母养育孩子也是一样,应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培养勤奋、孝顺等品德;不应过分溺爱吃穿,骄纵专横,养成奢华好逸等不良习气。2015/4

  第十七问:有一师徒问答,徒问:“顶礼上师!网站看往生去向,一般回复是几品或上品上生,请问被超度者是全部去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还是有的去了别的佛国,品位相当于极乐世界上品上生吗?”师答:“极乐世界的门槛比较低。上品上生相当于初地菩萨,四品相当于罗汉果,四品以下的相当于小乘果。上品上生以后才能到其他佛国去。众生去的佛国不一定,有的到东方佛国、南方佛国、宝髻如来、多宝如来等等。”读后觉得讲法太随便了,您如何认知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徒心有疑问,可随意请法;师解惑培德,须究竟了义。否则,“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标准条件,与往生十方世界的标准条件,是一不是二,等同无差别。十方诸佛接引福慧因缘具足的众生,一佛授手,千佛授手;一佛不接引,千佛不接引。若有一福慧因缘具足的众生,阿弥陀佛可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十方诸佛国土任由往生;若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者,十方诸佛国土皆不可往生。根本不存在“极乐世界的门槛比较低”的事项,更不存在极乐世界上品上生的菩萨相当于罗汉果的事项。佛在多部经中说地非常明确,发菩提心的大阿罗汉,可往生极乐世界下品下生,入住十信位菩萨。若未具足发菩提心的阿罗汉,须往生极乐世界边地,圆满大阿罗汉道后,方可入住十信位菩萨。

  同时,还须明确,不论以什么仪轨方式的放生,都是与众生结法缘、植善根的善行;不论以什么仪轨方式的超度,都是依佛法加持的助缘;前后二者皆不能将任何一众生送往任何一佛净土,只能随各自业习往生善道。学佛人的助念,也是依佛法加持的助缘,可依被助念者各自所修功德愿力,往生诸天、圣道或诸佛国土。2015/4

  第十八问:有一师徒问答,徒问:“顶礼老师。弟子看到有些初地菩萨还会掉地狱。要修到几地才不会退下来?感恩老师,顶礼老师,七地之前的还有地狱业没消完?”师答:“对啊,真正修到八地以上的菩萨才不会掉。初地菩萨会掉下来,要修到八地、九地、十地以上的,才不会退下来。七地以及七地以下的菩萨都会退下来。因为七地以下的菩萨都有根通在地狱,都有地狱的根没有除掉,随时都会掉到地狱去。像提婆达多是菩萨再来,死后还是下地狱。七地及以下的还有地狱业没消完。”读后觉得义理不明,可否方便开示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这位徒弟所问,义理混淆不清,法相颠倒胡乱,邪知妄见荒唐。不知是从何处见到,更不知如何见到,“初地菩萨还会堕地狱,几地菩萨还会退下来,七地之前的菩萨还有地狱业。”

  这位师父所答,谤佛法僧三宝,毁菩提道根芽,谬误贻害众生。在此世间,成就阿罗汉与辟支佛圣道的人,圆寂后入有余涅槃,不见一人堕入地狱,经中亦无见闻此义。在此世间,发菩提心的大阿罗汉与辟支佛,是修菩萨行的人,有行退道不退,圆寂后皆得往生诸佛净土,何来堕入地狱之说,更不见经中记述。十方诸佛国土中,尚无地狱之名,何有堕入地狱之实。菩萨有六十品级,其中地级是从四十五至五十四品位,共有十地。即来此世间示现的菩萨,皆是依恒顺众生的缘故,权且行退道不退;待示现身圆寂后,自然回归诸佛净土,如阳光照射地球,不能日落后便说太阳进入了黑夜。至于提婆达多虽是乘愿菩萨再来,但示现身是逆助缘的恶人,未现菩萨身相,又是以恶人身示现堕入地狱;而真实的菩萨身在佛国土,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又怎么能堕入地狱呢!

  在地府中,于地藏王身边确有无量菩萨围绕,或示现各种鬼王身;但不是有地狱业,而是在修菩萨道,成就菩萨化身功德。在此世间,请法应如法请,解答应依经答,佛说诸实相法,相空法性妙有。否则,请法存在过失,解答应负因果,邪解误人误己,自作地狱苦因。2015/4

  第十九问:“参访了松花湖弥勒寺,依山傍水,气势恢宏,华美庄严,众皆欢欣。”不知您有何感悟,可否即兴一讲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在北方建立弥勒道场,说明弥勒菩萨与这一方众生因缘殊胜,是这一方众生三世之福。佛山浑然一体,道场湖光同辉,信众瞻礼供奉,实为别有洞天。南有布袋奉化,北方今又建寺,大喜慈氏住世,舍相弘道谁知。可随顺众缘,赋偈一颂,顶赞弥勒,拥护道场,心受佛光。

  地天弥勒道场景,大见弥勒慈尊容;吴太弥勒有降迹,仁心弥勒化灵真。

  兜率弥勒庄严幢,补处弥勒悲众生;示现弥勒在世间,离相弥勒人不识。

  正觉弥勒住法界,慧忍弥勒菩提分;愿行弥勒智如海,彼岸弥勒开佛门。

  妙圆弥勒清凉地,世依弥勒法直心;上首弥勒破魔缚,最胜弥勒戒第一。

  授记弥勒得总持,能摄弥勒统诸众;自在弥勒济一切,救难弥勒导安隐。

  增广弥勒清净行,承事弥勒获善利;净日弥勒法光明,御师弥勒护大乘。

  金刚弥勒灭恶苦,欢喜弥勒施平等;亲近弥勒离怖畏,大勇弥勒巧调伏。

  如意弥勒洒甘露,缘殊弥勒皆照触;遍周弥勒演妙音,娑婆弥勒师子吼。

  2015/5

  第二十问:“一些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常讲,《楞严经》中说,念佛‘如母忆子,如子忆母,’一句佛号,就能有把握往生极乐净土。”是这样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原偈是,“如母忆子,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现代一些净宗法师讲法,只讲念佛,不讲传承;只讲道果,不讲次第;只讲往生,不讲过程;只讲上句,不讲下句。典型的以因为果,贻误众生。古德讲法是,如何都摄六根才是传承,由意念为净念才是功德。“如母忆子,如子忆母,”是修行人应具足的精进心、坚固力。有了精进心、坚固力,才能禅行而都摄六根,达到净念相继的境界,次第成就道果,往生极乐净土,当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此讲法,才为义理不缺失,才为正法久住世,才为持正戒俢行,才为明不昧因果。

  世人喜好,诸法为我所用,一切适我所需,以少力获大益,弄机巧而成功。用俗事代替法事,用俗理代替法理,用俗心代替法心,用俗缘代替法缘。如一些喜好饮酒食肉的人,为了自我安慰,辩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说道济禅师的后二句偈,“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还如一些自私自利的人,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为辩护词,成为口头禅;曲解自利才能利他本义,从而谬传贻害世间。2015/6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慧法师       网络问答)(五明学佛网:净慧法师       网络问答)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临济四料简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知见的厘清和建立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有人心就有禅宗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延续慧命的严肃性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什么是平常心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人生的终极问题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千岁宝掌和尚和老祖寺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破除四相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培养信心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临济四料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