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益西彭措堪布:菩提心的修法第五讲


   日期:2008/2/2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五讲 菩提心的修法

一、观察人世间的缘起之网

俗语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此话深有意味。我们来到人间,就要逐渐在各种环境之中与各种人发生关系,不可能脱离整个社会而单独地自生自长。

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最基本的生存物质来说,我们所食之饭、所穿之衣,需要经过农民的耕作、工人的制造、商业的运输等各项工序方才能够获得,若要细分便会发现仅一衣一饭也是无量因缘(条件)和合的产物,乃至任一生活物资、所要成就的任一事都要依靠社会各行业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方才成办。

所以在这个世间生存,要想脱离整个人类,要想脱离这张互感互动的缘起之网根本不可能也是无法想象的。

  稍作观察就能感觉到,就在当下,我们每个人即处身于宇宙人生的这张缘起互感互动之网中,宇宙纷呈万象,关联着我们生存的方方面面,我们与周围的一切何曾脱离了哪怕是一杀那?!

既然人如鱼不能离开水般不能脱离环境,人与人相处,共同生活、学习、工作,彼此之间必然要发生业缘关系。我们与人接触中,时时都在进行行为、语言、思想方面的交流。在相处时,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关怀他人,以爱心来利他,必然会得到对方对我们的感激;如果我们以害心损人利己,得到的必然是对方对我们的嗔怒与反击。

这是一个法则:凡是我们对他人有所付出,有所奉献,我们必然会因此而获益;反过来,我们以自私心损人利己,则一切后果最终会落在我们头上,损害自己。比如对他人慷慨布施,解人之急、济人之危,受施者将会感恩图报,将来在各方面对自身都成顺缘。

从更远的因果来看,自己将因此得到财富圆满的善报。而真正以爱心保护众生,将来在自己困难时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更远的自己将会得到长寿、健康的善报。

在家庭中,我们与家中的每一成员都有相应的一种关系,爱他、利他是使关系和谐的根本因素。如在家中真正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父母尽孝,对子女尽慈,对兄长尽悌,对弟妹尽友,这样自己将会处在顺缘具足的氛围中,感受融融的亲情,这样的家庭才会和谐、温馨。

而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在家里,对亲人也不会奉献爱心,因为没有给予,便不可能获得。若是对妻儿老小都漠不关心,自然会使得家庭亲情淡薄,障碍丛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个只替自己着想的自私自利者,谁也不愿接近,这样他会失去一切的助缘,必然使内心处于暗淡、压抑的精神状态之中。

心已如此卑劣,又如何有安乐可言。全知麦彭仁波切说:“父母上师长老等,利己人前不报恩,护法诸天耻笑彼,失去助伴若僵尸。”

二、观察慈悲的力量

进一步看,慈悲是无尽的宝藏。在慈悲中自然蕴含了无穷的智慧与力量,通过爱他、利他就能将其引发出来。

以母爱为例,当一个女子成为母亲之后,由于母爱的萌发,在她身心上便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母爱的驱动下,年青的母亲自然会发挥出内在的智慧和德性。她对于孩子的一举一动、身体的每一个变化、心理的每一种感受、要求都极其敏感。真纯的爱使得母子心心相印,孩子稍有不适,母亲便能觉察。这种敏锐的观察力不是外在所能赋予的,而是在慈悲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在慈悲心的作用下,母亲自然会有抚养孩子的许多善巧方便。又由慈悲,母亲伟大的德性得以发展,为了孩子,不惜牺牲自己,完全无私地奉献,只要对孩子好,能让孩子得到安乐,自己甘愿忍受一切困苦。

从母爱的例子我们应当了解,人真正成长的标志在于其内在爱心的发展!在爱心的沐浴之下,会使我们的智慧和德性得以发展。

领导只有真正地以爱心关怀下属,才会发展领导智慧,才能得到下属的爱戴和拥护,成就自己的丰功伟业。

三、观察世间苦乐的根源  

再放远目光,分析世间一切苦乐的来源,其理也是如此。

由此可知,正是由于爱执自己,不愿利他,我们才心生无量的烦恼,由烦恼造业,便产生了欲、色、无色界一切的痛苦。所以执爱自己是一切痛苦的来源。

反之,因为我们生起过爱他的心,才会对他人布施、救护、忍辱、爱语等,由此才有财富圆满、健康长寿等的世间安乐。所以爱执众生是一切安乐的源泉。

这一点通过凡夫与佛陀的对比,便可明显了知。我们自无始以来一直为自利而劳碌,时时刻刻追逐不休,但结果却仍然在无尽苦海中轮回,并且如果不断这种自爱的习气,将永无休止地在三界中备受煎熬。

而诸佛正是由于往昔认识到这一殊胜的方便,唯以利他为性,所以诸佛早已成道,获大自在。

寂天菩萨说:“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何需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

《弥勒经观庄严论》云:“凡愚勤求自利乐,唯得少分转趋苦,恒常勤行利他者,二利圆满证涅槃。”

《佛子行三十七颂》说:“诸苦生于欲自乐,诸佛生于利他心,由此自乐与他苦,确当交换佛子行。”

我们认识此等之理后,应该重新调整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以前我们只知爱护自己,对他人漠不关心甚至损害,今后应当舍弃自己,唯一爱护他人。以前我们视众生如怨敌,值遇众生时唯造罪业,今后我们应视众生为无比珍贵的如意宝,即使众生加害自己也应欢喜承受,并感激众生成就自己的忍辱功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益西彭措       菩提心的修法)(五明学佛网:益西彭措       菩提心的修法)  

 益西彭措堪布:称念观世音菩萨,即能远离YIN欲的道理很深 

 益西彭措堪布:YIN心不除,尘不可出,如何断除对异性的贪 

 益西彭措堪布:邪YIN念头的报应 

 益西彭措堪布:由普贤行愿所获得的福德资粮,不会有穷 

 益西彭措堪布:金刚萨埵心咒是忏罪如意宝 

 益西彭措堪布:如何灭除极重罪 

 益西彭措堪布:因缘果报,观察​一个人的言行能 

 益西彭措堪布:地藏菩萨的无量无边功德! 

 益西彭措堪布:为什么要戒杀放生茹素 

 益西彭措堪布:观世音菩萨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在,是什么形象 

 益西彭措堪布:观世音菩萨在哪里,离我们有多远? 

 益西彭措堪布:破除对放生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