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为何爱众生容易,爱身边的人却很难?


   日期:2019/3/5 18: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昨晚,因为一些琐事,和先生“开战”一番。那一刻,我再次观察到自己烦恼有多大,负面情绪有多猛烈,各种念头波涛汹涌般向我涌来。

  后来在佛堂“净化”一会儿,临睡的时候,自己不声不响地走进客房,把门反锁。然后用微信发给他:“这几天不要和我说话。”然后自己心里不断嘀咕:“这个冤亲债主,真讨厌,真后悔嫁给他…….”

  “弟子,慈悲即安乐!”熟悉的声音。对,是师父!很清晰的梦。拿起手表一看,凌晨4点。

  主卧传来呼噜声,我走出卧室,看着主卧的门半开半掩着。进去一看,半躺着疲惫的身影,此刻一股暖流一拥而上。

  我学佛为了什么?突然真得很想问问自己。

  对,学佛是为了解脱,利益众生。

  可是身边的这个众生呢,似乎都是他在利益我。给我提供舒适的住所,让我衣食无忧,专心做功课。

  而我过于关注自己的“修行功课”,却忽视了生活中该有的理解、包容、感恩和付出。作为在家学佛人,这些都应该是功课。

  今早做功课时,多供了几盏酥油灯。一直以来比较喜欢供灯,有时总会因为一些事或个人情绪,来误解这个世界。所以经常需要光明来驱除心中的偏见。

  光明让我生起少许智慧,从而明白每个生命如此相同。不管哪个国度,是否有信仰,我们都有着同样的悲伤和喜乐,同样渴望幸福。真正的喜悦,应该来自平等。

  可笑的是,我一直以为自己挺慈悲的。

  多年来一直吃素放生,有需要捐助的,会大量捐助。面对孤寡群体,也会生出同情尽量去帮助……

  这些是我眼里的慈悲,深入观察,我的“慈悲”里,竟然充满了诸多的自私自利,希望自己安乐,希望自己这样那样…….

  我们永远在为自己着想,而我们至今仍然痛苦;一心为众生着想的人,他早已成佛,获得了永久的安乐。——寂天菩萨

  我经常信誓旦旦说,爱一切众生,为他们的究竟离苦得乐而学佛。说了好些年,可真的面对身边人的时候,忘了他也是众生。

  此时,这个“众生”成了一个名词。就像上师说的,我们对身边的人,往往少的是宽容和放松。

  没有悲心的利他行为是肤浅的。反问自己:生活中的自己,真的慈悲吗?

  在路上开车的时候,碰到来挤车道的,马上怪别人不会开车;

  碰到被领导指责几句,心理就想:你这做领导的,心量那么小;

  工作中下属犯错了,心理就起了嘀咕:怎么那么笨;

  在家里念经或者磕头,楼下门铃响了,就不耐烦:早不来晚不来,现在我做功课时候来,真讨厌;

  面对有些暂时不学佛的众生,暂时反驳几句,说吃素营养不良什么,表面的我,尽量装慈悲,心里早在嘀咕:这个讨厌鬼,业障那么重。

  ……

  生活中,要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华严经》有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而慈悲是菩提心的基础。有了慈悲心,菩提心才会在相续中慢慢产生。慈悲心是基础,无论修什么法门,先得有慈悲。有了慈悲心,就不会动不动就发火,不高兴,埋怨。

  希阿荣博堪布说:“我们可以假装别人的经验就是自己的经验,别人的证悟就是自己的证悟,但最终,我们无法假装别人的解脱就是自己的解脱。生死关头,装不过去的。”

  多年下来,慢慢体会到不是念多少经,磕多少大头,或者能双盘多久,就能没有烦恼。最终要面对的只有自己,用慈悲的心,去洗尽躲藏在内心角落的每一个黑暗!

  一个嘴上天天喊着利益众生,而与身边人、朋友、同事等等,都不能和睦相处的人,很难让别人信服。也可能因为这些行为,让一些不信佛,或者不了解佛法的人,对佛法产生误解。

  作为大乘修行人的我们,应该通过身语意的修行,让自己越来越柔和、智慧,自然而然会影响其他人。

  我们与其他众生、与周围的世界是互为缘起的,因此,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快乐, 那就应该关爱、慈悲其他众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

  ——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柔和       慈悲)(五明学佛网:柔和       慈悲)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其它:培植柔和之心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