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19


   日期:2019/10/6 15: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智觉(永明延寿大师)说,总持教中,说三十七佛,都是毗卢遮那一佛示现的。认为毗卢遮那佛的内心,证了自受用,由五智成就。自己在中央法界是清净智,其他四智,流出四方四如来。那妙观察智,流出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那么一佛就是双现二土啊。所以清凉大师说,就是本师啊。

  但是诸佛的说法,有多种不同,如今是依正都说,详细的如这部《阿弥陀经》,以及大本《无量寿经》《观经》中说的。

  所谓多种,比如言说瞻仰,甚至香饭等都在说法。所以极乐世界,不但佛的金口说法,依报正报都是如此。如大本《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为诸菩萨声闻诸天世人,广宣大教,演说妙法,众生莫不欣然喜悦,心中得到解悟,各有所得。”又说:“东方恒河沙数的诸佛,各自派遣无量菩萨声闻,到阿弥陀佛那里,听说妙法。四方上下,也是如此。”这是正报说法。这部《阿弥陀经》的水鸟树林演畅妙法,以及大本《无量寿经》《观经》,如后面文字中详细引用的,这是依报说法。又大本《无量寿经》说,那极乐国莲华放出无量光,光中有无量的佛,每一诸佛,都说妙法。这是依正同时说法啊。

  有的认为说法是佛的应身和报身,有的认为三身都在说,各随机缘见到不同。

  所谓应身说法的,有人说,法身一向不说法,报身有时说有时不说,应身一定说。那么阿弥陀佛说法,应当是应身,但也兼有报身。如大本《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高出一切世间的身。《观经》,有六十万亿那由恒沙由旬的身,哪里一定是丈六的身。但是经上说,报身化身不是真佛,也不是说法的,怎么能一定说法身不说法呢?应当是随机缘见到,自有不同罢了。

  可惜的是,经过万里百城,为了参访善产知识,登山航海,礼遍佛寺道场,怎么可以有万德如来现在说法,却漠然不顾,甘愿堕落为城东老母(不信受佛教),这就是名为可怜悯的人。

  所谓万里,就是有僧人问大随禅师:“劫火燃起,不知这个坏不坏?”回答:“坏。”僧人说:“那么就随他去啊?”回答:“随他去。”僧怀疑不决,往返万里,广参善知识,才得到大开悟。所谓百城,就是善财童子南游一百一十城,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因此证明阿弥陀佛,是最上的善知识啊。登山航海,如登峨嵋山、航海去普陀山等,因此证明西方极乐世界,是最殊胜的道场啊。但是古人的长途跋涉,是为了亲近圣贤,今天的人奔驰,只是遥望影像。而且备经艰难险阻,不怕劳苦,却怎么有现在的慈尊,舍弃不去亲近,城东老母,与佛同城而不见佛,不是这一类吗?过去未来的佛,没法遇到,现在空过一生,所以可以怜悯。

  按理说,那自性体自灵知,是“其土有佛”的意义。自性现今显现,是“现在说法”的意义。

  早晚侍奉在佛的身边,不见佛的金容,整天坐在法筵上,听不到妙道,于是使魔王混在佛殿中,邪法乱了真正的宗旨。但只要能返照心的源头,佛法一时双双具足。

  222别释

  有二部分,(111)依报,(222)正报

  (111)依报

  有二部分,1111总名极乐,2222别示庄严

  1111总名极乐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先解释依报,随顺上文,也使众生产生欢喜。所谓苦,就是逼恼的意义,是四谛(苦集灭道)的首位。所谓众苦,就是各经论开示有三苦,八苦,十苦,一百一十苦。又有二种生死,那变易生死也是苦,何况其它呢?因为苦事不止一种,所以叫众苦啊。所谓诸乐,就是如经上陈述的二种清净庄严,也因为乐事不止一种,所以叫诸乐啊。所谓极乐,就是因为各国苦乐有四种,有苦多乐少的,有苦乐各半的,有苦少乐多的,有无苦纯乐的。现今说的是第四种。

  所谓四谛,就是苦集灭道,苦在最先,知道苦,才能断集、修道、证灭啊。所谓三苦,一是苦苦,是说受了有漏的身体,已经是苦,再加上种种的逼恼,就是苦上加苦啊。这是欲界的苦。二是坏苦,是说当欢乐变坏的时候,非常忧恼啊。这是色界的苦。三是行苦。这个苦处中,就是不苦不乐,念念迁移流动啊。这是无色界的苦。又欲界具有三苦,色界兼有后二种苦,无色界只有行苦,这是三苦啊。而极乐国离欲清净,就没有苦苦。依报正报常态不变,就没有坏苦。超过三界,就没有行苦。所谓八苦,就是生在胎狱,老态龙钟,病痛折磨,死的悲伤分别,爱是想聚合偏要分离,冤是想逃避偏要遇到,求是想得到偏要失去。甚至五阴(色受想行识)炽烈盛况,加上前面七个,名叫八苦啊。而极乐国是莲华化生,就没有生苦。寒暑不变化,就没有老苦。离了分段生死,就没有病苦。寿命无量,就没有死苦。没有父母妻子,就没有爱别离苦。与上等善人同会一处,就没有冤憎会苦。想要什么自然来,就没有求不得苦。观照空寂,就没有五阴盛苦。所谓十苦,《菩萨藏经》说,一是生苦,二是老苦,以及十是生死流转苦。所谓百一十苦,《瑜伽师地论》说,一是无差别流转苦,二是欲苦、痴苦,以及五十五苦。其次九种苦,在九种苦中,又依次展开分成五十五种,总合为一百一十苦。现今那极乐国都没有啊。但都不超出三苦八苦,包括了种种苦。所谓二种生死,就是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所谓分段,就是四大合成的身体,有分齐段落,如前面八苦中说的。所谓变易,就是二乘菩萨,虽然离了分段,未免四相(生住异灭)迁流,修因不同果也不同,也叫做苦。那极乐国是莲华化生,一往生就不退,哪里担心二种苦啊。大本《无量寿经》说,极乐国听不到苦的名字,何况实际有苦?所以说“无有众苦”。所谓二种清净,《往生论》说,一是器世间清净,二是众生世间清净。就是依正二报,功德庄严,如下面的文字中,以及大本《无量寿经》《观经》的详辩。问:“《净名经》说,一切众生,就是寂灭相,不再有生灭。那么一切国土就是极乐相,哪里更有乐?如今讲苦乐,似乎违背了经文。”答:“贤首大师解释《净名经》的意思,认为众生迷惑颠倒,妄见生死,名叫在此岸。悟到生死是空,本来圆寂,就名叫彼岸。”如今也可以说因为迷惑颠倒,妄见五浊恶世,名叫住娑婆。悟到五浊恶世是空,本来清净,就名叫极乐。国土常净,众生自己迷惑,迷多悟少,示苦示乐,不得已啊。

  苦乐相对照,正是用娑婆和极乐二土,比较殊胜和低劣,使众生有欢欣和厌离,如难易十种等。

  所谓相对照,就是用这个极苦对那个极乐,一胜一劣,天壤差别分明,欣喜和厌离的心自然生起,取舍自然决定。所谓难易十种,就是慈云忏主,开示这娑婆土与那极乐土难易十种,如今用苦乐对照。一是这娑婆土有不常遇佛的苦,那极乐土没有,而只有华开见佛,常常能亲近的乐。二是这娑婆土有听不到说法的苦,那极乐土没有,而只有水鸟树林都宣说妙法的乐。三是极乐土没有恶友牵缠的苦,而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的乐。四是极乐土没有群魔恼乱的苦,而有诸佛护念,远离魔事的乐。五是极乐土没有轮回不息的苦,而有横断生死,永脱轮回的乐。六是极乐土没有难免三途的苦,而有恶道永离,名字也听不到的乐。七是极乐土没有尘缘障道的苦,而有受用自然,不用经营的乐。八是极乐土没有寿命短促的苦,而有寿与佛同,更无限量的乐。九是极乐土没有修行退失的苦,而有入正定聚,永无退转的乐。十是极乐土没有尘劫难成的苦,而有一生修行圆满,达到成办的乐。所谓等,就是如《安国钞》,开示极乐世界有二十四乐。《净土群疑论》,扩展为三十种利益。都是举出乐说明苦,举出利益说明损害,大意同前面一样,这里不多说了。

  四种净土的苦乐,大略如天台教中说的。

  所谓见惑思惑的轻重不同,凡圣同居土的苦乐不同。体析巧拙的不同,方便有余土的苦乐不同。次第一心的不同,实报庄严土的苦乐不同。分证究竟的不同,常寂光土的苦乐不同。文字繁琐不多说了。

  问:“菩萨捐弃五欲(财色名食睡),虽然做轮王也不以为是乐理。怜悯众生,虽然是地狱也肯代众生受苦。怎么能舍度苦难众生,自己到乐土呢?”答:“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中有详细说明,还有更多取舍的说法,不可以不辩析。”

  《净土十疑论》说:“菩萨没有得到无生法忍,不能度众生。比如驾破船救落水人,自己他人都淹死了。求生净土,证得无生忍后,回来这世间,救苦众生。才能成功。所以初心菩萨,必先舍弃这个娑婆苦处,往生那极乐处。”根据这个道理,那舍弃苦的,正是要救拔众生的苦。取极乐的,正是要给与众生的乐啊。自利利他,是菩萨道,哪里是二乘独善其身可比的呢?又所谓多说,圭峰大师解释《圆觉经》说:“种种取舍,都是轮回。”认为如舍弃这个娑婆,取那净土。而大梅禅师也说:“舍垢取净,是生死业。”所以现今辩析,这样的话,不是不极致,只要得到要旨就是醍醐,失了真意就成毒药。完全实行,哪里只是舍娑婆的垢,取极乐的净,算是取舍啊?就是认为我土惟心,而舍境取心,也是取舍啊。就是认为我无取舍,而舍这个有取舍,取那个无取舍,也是取舍啊,也是轮回生死的业啊。哪里知道理体是没有分割限制,事相是有差别的。理随事变,那么没有取舍处,取舍仿佛还在。事得理融,那么正当取舍时,完全没有取舍。所以菩萨虽然知道一切法平等不二,却示现苦乐境界,开启取舍门,权实双行,理事无碍。这个论先不说,你现在想一想,果然能够把糟糠腐臭作为饮食,不异于美味佳肴吗?把厕所茅坑作为床榻,不异于华丽厅堂吗?把树皮草叶作为衣服,不异于绫罗绸缎吗?把虎豹熊罴作为伴侣,不异于父母兄弟吗?冬天坐在冰雪中,不异于锦绣软垫吗?夏季烈日暴晒,不异于凉风吗?甚至地狱中的锉、烧、舂、磨,不异于入第三禅吗?异类中行走,不异于游戏吗?如果不是,一个真实凡夫,怎么能妄想把大圣人过量的境界作为自己的呢?痛快一时,流害无穷。听到这话,应当生起大悔恨,生起大觉悟,痛哭悲泣,求生净土。所以苕水禅师评论圭峰的《疏》说,欣厌取舍,虽然是迷真起妄,也能顺从佛的教导成功。只要知道全修就是性,那么,欣厌本来是空,何况净土法门,是诸佛共赞,往来法界,都是彰显唯心。依托那胜缘,快速登上宝觉,实在是众生归栖的正路,是圣人吸引众生的巧妙方便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弥陀疏钞新白话版19       一心念佛)(五明学佛网:弥陀疏钞新白话版19       一心念佛)  

 慧净法师: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一心念佛──净嵩法师往生周年 

 妙祥法师:一心念佛破五阴——二〇〇四年夏安居佛七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无诤三昧,一心念佛 

 净土法门法师:对于我们念佛人,一心念佛就是忏悔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万缘放下,一心念佛 

 一心念佛的力量,能够抵得全部“大藏经”,全部“忏悔法” 

 净土法门法师:对于我们念佛人,一心念佛就是忏悔 

 道证法师:只要有一个人一心念佛,阿弥陀佛本人就会来助念 

 宏圆法师:不求安享与富贵,一心念佛生极乐 

 宏圆法师:不求安享与富贵,一心念佛生极乐 

 一心念佛 安住空性 

 道证法师:凡夫散乱妄想心作决定,未必明智,不如谦卑恭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