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27


   日期:2019/11/6 20: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又佛道树说法,现今不说,也是文字省略。如前面池水都说法,又《华严经》《大般若经》等,都有这样的意义。

  所谓道树,大本《无量寿经》说:“佛道场树,众宝庄严,宝网覆盖上面,微风徐动,发出无量妙法音声,遍满佛剎。众生听了,证得深法忍,住不退转,直到成就无上菩提。”这里不说,如前面引用行树中,认为行树尚且能说法,佛树难道不能?所以是文字省略。又据前例推论,如前面只说宝池,引用二部经文可知,那宝水流布,都说妙法。又据前例推论,如大本《无量寿经》说:“那道场树,众生见了,没有眼病。闻到那香,也没有鼻病。吃了那果,舌也没有病。树光照了,身体也没有病。观想树的,心得清净,再没有贪瞋烦恼的病。”又说:“见了这树,得三法忍。可知树的色香味,也都是演畅根力觉道,这样的法。众生听了,都念三宝。”又据前例推论,极乐国的金沙,极乐国的阶道,极乐国的楼阁,极乐国的莲华,天乐天华,衣裓食器,一切物品,也都是演畅根力觉道,这样的法。众生听了,都念三宝。如《华严经》的香云台网,都出颂言。又忉利天鼓,演说高深莫测的真理,雷音宝林,说无生的妙偈。又《大般若经》说:“净土树林等内外物中,常有微风冲击,发出微妙音,说一切法都没有自性等。”同这个意义一样啊。

  善于领会的人,娑婆世界有情无情,也都在说法,如听黄莺叫、碰击竹子等故事,何况净土呢?

  所谓善于领会,就是说不以境为境,而领会境就是心,那么见到什么,都是祖师意。现今就举例二个故事吧。听黄莺叫,有一僧人因疑惑《法华经》说的:“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参了很久没有悟,忽然听到黄莺的声音,于是大彻大悟。作颂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到百花香,黄莺啼柳上。”碰击竹子,香岩因为不明白“父母未生前我是谁”的句子,发愤住在山上。有一天种地时,抛石头打击到竹子,铿然有声,忽然大悟作颂有“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等语。这样的话,那檐前喜鹊的噪声,野外的松树声,一蚊一蝇,一草一叶,莫不是演扬妙法,鼓发道心,何况清净的佛土呢?问:“教中佛说法,佛默然,二者不偏废。现今水鸟树林演法无尽,却是有动无静?”答:“大本《无量寿经》说:‘那想听的,就能听到,那不想听的,就听不到啊。’所以寂用随心,动就是静。”

  按理说,那么自性理智交融,是风树的意义。

  理含有万法如树,智周遍法界如风。智与理暗合,理随智显。然而风树各不相知,理智原本无二。百千种乐,不是风作,不是树作,是仁者的心作。

  3总结二严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总结前面化禽风树二种庄严,都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发愿修行的功德成就的啊。又有变化功德,大乘功德等,四种成就。如《往生论》中说的前后功德,繁琐就不多说了。

  所谓愿成就的,大本《无量寿经》法藏的愿说:“我作佛时,我剎土中的人,随他的志愿要想听的,自然听到,所以鸟树都成了妙法音啊。”所谓行成就的,大本《无量寿经》愿后修行,如说:“常以和颜爱语,饶益众生,所以能成就风吹林树,都发出妙音。”如说:“对于佛法僧,信重恭敬,所以以能成就众生听了,都念三宝。”所谓变化功德,如《往生论》的偈颂说“种种杂色鸟,各各出雅音,闻者念三宝,忘相入一心”就是啊。所谓大乘功德,如《往生论》的偈颂说“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就是啊。所谓等,就是等虚空以及性啊。在前后“如是功德庄严”下,不是各有论颂。因为现今的颂一是缺化作,二是缺恶道,所以特别说明。说众鸟发出声音,如果不是佛作的,听者怎么能忘相一心啊?不说恶道,因为人中尚且没有女人,圣中尚且没有小圣,何况有恶道啊?前后明显可知,所以不多说。又正报二功德,在“如是庄严”条外,所以也不说了。

  按理说,那么自性般若周遍法界,是鸟树说法的意义。

  《首楞严钞》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因为心外没有物,物就是心。只心远离分别,就是正智般若,周遍法界,没有障碍。所以西方净土的水鸟树林,全都说法。现今不见鸟树说法,因为没有离念。《大乘起信论》说:“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所以虚空界中,都在说法。

  (2)正报

  有二部分,1化主,2化伴

  1化主

  有二部分,(1)征名,(2)显德

  (1)征名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前面说明依报的殊胜,而依报是从正报生起的,所以接着说明正报。“于意云何”,是审查舍利弗是否了解啊。已经知道佛号是阿弥陀,但不知含义。因为阿弥陀佛是一部经的正主,所以须要问清楚。

  所谓正主,就是报有依报正报,佛是正报。正报有主伴,佛是正报的主。所谓含义须要问清楚,因为阿弥陀佛是万德名号,意义深广,应当开示阐扬,使人知晓,产生向往仰慕。

  按理说,那么自性正思惟,是“于意云何”的意义。

  筹量思虑名号的意义,是世人从意识上生起,念念追逐外境筹量,这是邪思惟啊。回转意识,向自己参悟,思之又思,思到尽头源头,思无所思,全身就是寿就是光,还论什么这个佛那个佛?

  (2)显德

  有二部分,1名含多义,2道成远劫。

  1名含多义

  有二部分,(1)光明无量,(2)寿命无量

  1)光明无量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无量前面已解释了,但不知无量为什么得名,这里说是光明寿命,二者都是无量啊。光明有二种,一是智光,二是身光。又有二个含义,一是常光,二是放光。又光形成的原因,又有二个含义,一是万德所成,二是本愿所致。

  先解释光明啊。所谓智光身光,如卢舍那,意思是光明遍照。自受用身,照真法界,这是智光。他受用身,遍照大众,这是身光。又《涅槃经》说:“琉璃光菩萨,放身光明。”文殊说:“所谓光明,就是智慧。”那么事理圆融,身智不二啊。所谓常光放光,就是恒常显光,无放不放,如圆光一寻等,就是啊。所谓放光,就是或在眉间,或在头顶上,或口,或齿,或肚脐,或脚下之类,就是啊。这里说的光,正意是常光,也兼有放光,以及身光智光。如大本《无量寿经》说:“尔时阿弥陀佛,从其面门,放无量光。”又说:“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是万德成就的。《华严经》的贤首品,开示四十四门光明,各个指出原因,或归三宝,或发四弘誓愿,三学六度的成就,每一个都有总结,所以能成就这光明。又《般若经》中,佛说:“我对于一切法,无所执着,所以得常光一寻。”可知阿弥陀佛的光明,不是一德导致的啊,是本愿导致的。大本《无量寿经》法藏的愿说:“我作佛时,顶中光明,胜过日月百千万亿倍。”又发愿说:“愿我作佛时,光明照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都是大光明。诸天人民,以及蜎蝡(微细昆虫),见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来生我国。”又愿前偈说:“能使无量剎,光明悉照耀。”所以如今成佛,达到他的愿望了。

  所谓无量,就是说照的很广啊。所谓十方,就是不同于其他经典只照一方。所谓无障碍,就是不同于日光,还有障碍。

  所谓不同于其他经典,如《法华经》只照东方,不说其他方。一万八千国土,不包括其他国土,各有取舍不同。那么这里说的光明却是四方上下,一切国土,没有不照的。所谓不同于日光,就是日虽然有光,阿修罗遮掩就有隔碍,铁围山两山间就有隔碍,覆盆的下面就有隔碍。又阎浮(南)明亮,那单越(北)就隔碍,瞿耶(西)明亮,那弗于(东)就隔碍。而这里说的光却是透彻山壁,通达幽冥,没有能遮障,使光隐没,没有能隔碍,使光断绝。如大本《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的光明,照得最远,诸佛光明都不能比。”十方诸佛顶中的光明,有照一里的,有照二里的,这样渐远,有照二百万里的。有照一世界的,有照二世界,这样渐远,有照二百万世界的。只有阿弥陀佛的光明,照千万世界,没有穷尽。所以号称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甚至超过日月光佛,都是光明无量的意义啊。《观经》说:“阿弥陀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又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每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大本《无量寿经》说:“阿难头脑著地,称佛名号,行礼没有起来时,佛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上下。”都是光明无量的意义啊。有人问:“日还有隔碍,世人都知道。佛光无碍,有什么根据?”答:“须达老妇,不愿见佛,躲避到深闺。佛光照耀,墙壁都透彻,内外四方,总是与佛面对,这就是没有隔碍的证明啊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弥陀疏钞新白话版       一心念佛)(五明学佛网:弥陀疏钞新白话版       一心念佛)  

 慧净法师: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一心念佛──净嵩法师往生周年 

 妙祥法师:一心念佛破五阴——二〇〇四年夏安居佛七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无诤三昧,一心念佛 

 净土法门法师:对于我们念佛人,一心念佛就是忏悔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43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42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41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40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万缘放下,一心念佛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新白话版39 

 一心念佛的力量,能够抵得全部“大藏经”,全部“忏悔法”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新白话版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