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36


   日期:2019/12/8 11: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下品之外,又有胎生,是实有的吗?答:表信力不坚定,实际没有胎生。

  所谓不是胎生,大本《无量寿经》说:“佛告诉弥勒:‘如果有众生,修种种功德,愿生极乐世界,但不了悟佛智,志意犹豫,临命终时,才后悔自己的过失。因此往生,才入边地,见到七宝城,就便止住,在莲华中生,也有自然快乐,如忉利天。只是在城中经过五百年,不能见佛,不听经法,有这样的苦,所名叫胎生,不是实际如人间的胎育啊。’”又说:“如国王,那王子犯法,幽禁在内宫。住处华丽美观,层楼殿宇,装饰奇珍,宝帐金床,服御用品,全都丰富齐备。而用阎浮金锁,系住两脚,不能自在。”就是胎生的比喻啊。又说:“如果认识本罪,深深忏悔,求脱离本处,就能前往无量寿佛处。”又《菩萨处胎经》说:“西方距离这阎浮提(娑婆世界)十二亿那由他,有懈慢界,国土七宝,快乐无比。发心要往阿弥陀佛国,而染著这个地方,不能前进。”也是疑城边地一类啊,这样的都是由于信不深切。

  问:既然说七日,那《无量寿经》说临终十念,只是瞬间罢了,怎么能往生?答:正是因为一心不乱,如《大智度论》中说的。又因为自力他力,如《那先经》中说的。

  《大智度论》说:“临死少许念佛的心,怎么能胜过终身的行为业力?回答说:‘虽然时间少,但心力猛利。这最后的心,名叫大心,应当知道就是一心不乱。’”《那先经》说:“王问那先:‘人生造恶,临终念佛,能生佛国,我不信这话。’那先回答说:‘如把大石头,放到船上,因此不沉没。人虽然本恶,因为念佛,不堕地狱,而能往生,也是如此。’”就是自己的心力,佛的愿力,交互作用成就的啊。

  问:既然说往生,以前的人又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这是有生没有去。现今说往生,二个含义相背?答:因为生到自心,所以不去而去,名叫往生,如《华严经》中解脱长者说的。

  《华严经》的重重法界,不超出一心。《楞严经》的十方虚空,都在你心内。这就可知极乐世界的往生,是往生到自心。心没有界限,就没有西没有东,去到哪里?看那秽变净,旧变新,离一得一的状态,似乎有去的地方,名叫往。哪里是从这里向那里,如世间经过城镇的往呢?所谓解脱长者说的,《华严经•入法界品》中的解脱长者说:“那如来不来这里,我不去那里。如果要愿见安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就见到。”既然说随意,就是不越一念而生极乐国。所以知道看那生的状态,名叫往生。实际没有往,不往而往,不妨说往。究竟来说,不但没有往,也没有生。不生而生,不妨说生。

  问:兜率天的内院,以前的人也愿往生,现今为什么偏要开示往生极乐世界?答:因为难易不同,境界的胜劣不同,主要的师资不同。又问:胜莲华世界,超过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去?答:极乐莲邦在近处,不应求远处。

  问的意思是弥勒菩萨现在也在说法,内院也清净庄严,但不求往生,这是为什么?答有三个意义。一是因为难易不同。凡是生到兜率天内院的,必有智断烦恼的功德,堪与圣流相比。不像极乐世界,只要求往生,净念成就,就能如愿,不论惑业断没断。昔日玄奘大师说兜率天内院容易往生,是因为兜率天离人世近,可计算由旬。极乐世界离娑婆世界远,经历很多佛的剎土。他是论地,不论因。现今论因,不论地,意义各有取舍。但从根本上论,玄奘大师是为当时一类的根机,这部《阿弥陀经》是万世常行的大道罢了。二是境界胜劣不同,兜率天内院不超越三界之中,极乐世界超出三界之外。极乐世界的疑城,尚且没有女人。兜率天内院外面的天界,便有五欲,所以说下品下生还胜过天宫啊。三是主要的师资不同,阿弥陀佛是圆满万德的果位,已证如来。弥勒菩萨是一生补处的尊者,还在等觉位。经上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那弥勒菩萨正在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同侍奉在导师的旁边,叫做师资啊。所以见到阿弥陀佛,就是见到弥勒菩萨。见到弥勒菩萨,未必见到阿弥陀佛啊。又古德有说:“先往生西方净土,后参加龙华法会。”也很有道理。偏要求极乐世界,不也应当吗?所谓胜莲华世界,详见前面寿命文中讲过。现今说《华严经》较论国土时,娑婆世界的后面,就说极乐世界。远了又远,直到百万阿僧祇世界,才说到胜莲花世界。那么极乐世界是邻邦,胜莲花世界是很远的地域啊。比如越地闹饥荒到吴地找吃的,抬脚就到吴地。舍弃吴地不去,而去远远的燕地秦地,也太糊涂了。

  问:见有一生念佛的,临终未必往生,为什么呢?答:因为一生念佛,未必是一心念佛。

  悠悠散散之徒,一生念佛,所谓虽然不懈怠,也不精进,未能达到一心,所以不能往生。如果真实用心,没有纯一,虽然今世不往生,也种下往生的因,必定在来世成就三昧而能往生极乐世界。如《梵网经》说:“不得戒,而得增益受戒。”宗门说“才出头来,一闻千悟”的就是啊。不要借口说:“某某念佛,徒劳无功。”于是诽谤圣教认为不值得信。

  按理说,自性无形,是不颠倒的意义。自性无垢,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意义。

  六祖说:“我有一物,无头无尾,无背无面。”那么求正相尚且不可得,还有什么东西名叫颠倒?《般若心经》说:“是诸法空相,不垢不净。”那么求净相尚且不可得,还有什么地方叫娑婆世界。不颠倒处,全身坐极乐莲台。颠倒才生起,这一念就住娑婆国土。自心就是净土,净土就是自心,西方离这里不远。

  (44)结劝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所谓是利,就是指前面说见佛往生。所谓此言,就是见到这个大利,所以说这一心持名的话啊。不愿往生的人,就辜负了佛的劝说。这是第二重劝。

  没有利益的话,佛是不会谈的。持名就能往生,对于众生有大利益,所以佛才说啊。因为自己能往生,这是自利。往生极乐国后,听法得道,还能广度无量众生,这是利他。具有这二利,所以是大利。所谓第二劝,就是初说众生听了,只是听到极乐国的庄严胜妙,所以起愿乐,但没有说明如何往生。这里说明缘由,说一心持名,佛来接引,于是往生极乐,那么愿应当更真切,所以二劝。

  又说有大利,反显不愿往生的害处,是开示欣求极乐厌离娑婆啊。

  这娑婆世界修行,是多劫的升沉,不能解脱。这里称名念佛往生,就登上不退地位。比较那利害得失,分明如看指掌。利就是诸乐,害就是众苦,所以应当欣求极乐厌离娑婆。

  又所谓我说,正说明佛是无问自说。

  见到这个大利,急忙指出来,恐怕众生迟迟耽误失掉大利,所以不等别人请问啊。

  按理说,那么自性具足,是利的意义。

  看看自性,缺少什么事?灵知本体上,阿弥陀佛圣众始终在现前。常寂光中,极乐净邦没有什么时候不去。奈何佛见到这个利,众生如盲人。佛说这个利,众生如聋子。虽然劳烦佛的金口宣扬,必须亲眼见一回才信。

  33交引佛言令断疑惑

  有二部分,(11)明佛同赞,(22)释经应赞

  (11)明佛同赞

  有二部分,111本佛赞,222他佛赞

  111本佛赞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承接前面不只是我见这个利而说这话,也是十方诸佛同见这个利而说这话啊。所谓赞,就是称赞。所谓叹,就是感叹。所谓不可思议,就是前面说的“我见是利”,这里极力说那个利不是寻常的利啊。经文有三转。一不是无益,所以说利。二不只是事福的利,所以说功德的利。三不只是功德的利,所以说不可思议功德的利啊。这样的赞叹,不是偶然的。

  所谓称赞,就是称扬赞美阿弥陀佛的广大功德,让人归信啊。所谓感叹,就是感激叹息,这个法门是人天希有,历劫难逢,令人悲喜。所谓喜,就是欢喜听到了。所谓悲,就是悲伤听到太晚了啊。不可思议,是这部《阿弥陀经》的原名。含义见前面的序。所谓经的名字是不可思议,正是因为阿弥陀佛,有这不可思议的大功德啊。所谓文有三转,就是利益有很多,展转深广。最初有事福的利,修事相上的福,是世间的因,这是小利。二是功德的利,是出世间的因,这是大利。三是不可思议的功德,是出世间的上上因,这是大利中的大利。因为功德虽然胜过事相上的福,其中又分胜劣。有可思议的,有不可思议的。这里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啊,所以在大利中,又称大利。

  不可思议,如《音声王经》中说的:“那安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不可思议。如果能相信这样的事,可知这个人不可思议。得到的业报,也不可思议。”又依正因果,四个方面都是不可思议。

  这不可思议分为四种。一是施法广大功德,就是无量寿,无量光,三宝道品种种等。二是神化周遍功德,就是水鸟树林,都宣说妙法,衣食服用,受用自然,众生都具有相好神变等。三是信受宿根功德,就是难信之法,能信受的,是过去世修过无量善根等。四是果报难胜功德,就是能够往生,能够加入上善胜会,就证得不退转地,毕竟成佛等。都是超越常情,所以说不可思议。如《金刚般若经》说的“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就是啊。所谓依正因果,依的意思是凡圣同居土就是常寂光土,正的意思是应身就是法身。因是七日功成,是谓一生不退。也是超越常情,所以都是不可思议啊。昔日英法师,曾在东都洛阳讲《华严经》四十遍,因为进入道绰禅师的净业道场,深入三昧,感叹说:“自恨多年在文字上空忙,徒劳身心罢了,哪想到念佛不可思议。”

  按理说,那么自性离心言相,是不可思议功德的意义。

  《大乘起信论》说,这心从本以来,离心缘相,离言说相。所以举心就是错,动念就是背离,沉滞文句就是迷,执着言语就是丧,那么应当怎么办呢?纵然是闭口不言忘掉机缘,依然堕落无记,这就是不可思议。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弥陀疏钞新白话版       一心念佛)(五明学佛网:弥陀疏钞新白话版       一心念佛)  

 慧净法师: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一心念佛──净嵩法师往生周年 

 妙祥法师:一心念佛破五阴——二〇〇四年夏安居佛七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无诤三昧,一心念佛 

 净土法门法师:对于我们念佛人,一心念佛就是忏悔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43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42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41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40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万缘放下,一心念佛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新白话版39 

 一心念佛的力量,能够抵得全部“大藏经”,全部“忏悔法”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新白话版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