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开悟机缘和佛力加持


   日期:2024/6/28 7: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05年四祖寺第三届禅七开示:开悟机缘和佛力加持
  (2005年11月22日)
  各位大德:
  第二个七又开始了,时间如流水一般逝而不返。由此看到,人命也像流水一般。人的生命有一年有一岁,是由时间决定的。时间在流逝,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在流逝。生命流逝一天,我们人学佛、修道、行善的机会就少掉一天,想起来很可怕。年轻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觉得过了一天,自己那更成熟;过了一年,又长大了一岁。从另外一面看,过了一天就少一天,过了一年就少一年,所以说无情岁月增中减。每个人都要有这种生命无常的意识,这样才能够发起求道的心,发起了生脱死、成就众生、修行菩提的无上决心。
  打七期间,大家集中时间用功办道,时时刻刻在觉照自己,看得到自己生命的活动,感觉到眼前有一线光明,这就是我们在淡化烦恼的过程中,在心地安定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一种觉受。有这种觉受,会坚定我们修行的信心;有这种觉受,会使我们的烦恼逐步减少,信心逐步加强。所谓损之又损,就是要使烦恼损又益,同时也使清净心、菩提心益之又益。损就是损减,益就是增加。如果在用功的时候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就是在损益之间用心。这种心不是有两个心,它是因果关系,妄念损之损失,净念就一定会益之又益,它是一回事。一因一果,因果是同时的。只有在自己静下心来用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心地上这种微细的变化。通过心地的微细变化,逐步地改变自己,这就是渐修。在渐修的积累中,忽然来了一个机遇,就会有一个突如其来、意想不到的飞跃与突破,那就是顿见,或者说顿悟,忽然之间明白了一件事。这是不是悟呢?也是悟。小悟,小轻安。因为这种小的轻安,小的悟,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在一生中应该有多次。
  这种悟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黄檗禅师告诉我们,用功夫用到心无二念,真正到了守一不移的时候,就会突然出现前念与后念之间脱节的状态,所谓“前后际断”。前念与后念之间出现一个断层,一个空白。一个妄想也没有,一个念头也不起。这个时候,如果遇到一个因缘,就有可能打破酒桶,亲见本来。虚云老和尚在高旻寺禅堂打七的时候就出现这种境界。当他把茶杯伸出去,功夫还在用,行茶的人不小心把滚烫的茶水溅到他手上,这个时候他碰到一个机遇,杯水掉在地上去了,啪地一声。在前后际断的时候,听到这样一个声音,那就不是一般的声音。那就像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一般,是一种极大的震憾。所以他能够打破漆桶,亲见本来。
  我们也经常听到杯子掉在地上的声音,听到叫香的声音,听到钟板响的声音,有的人听惯了,没有什么感觉;有的人功夫用到纯熟的地步,听到某种声音,他会有一种吃惊的感觉,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有一种震憾。但是由于功夫不到家,可能当时有一点点觉受,但是开不了悟。为什么呢?那面镜子上的尘垢太厚了,只是经过适时间的磨洗,尘垢洗除不了,所以本有的光明显现不出来。
  所以我们在禅堂里打坐,不受外界一切干扰,守一不移地做自己的本参功夫,非常非常重要。否则的话,心随境转、妄想纷飞,坐在这里瞎打妄想,连自己的眼睛都守不住,六根都守不住,功夫怎么成片哪?根本不能成片。要想功夫成片,首先是要收摄六根,把六根先管好,然后再管好自己的意识活动,这样才能够慢慢地功夫成片。
  已经过了七天,第二个七又过了一天,剩下的时间好像是还有两个七,实际上光阴会过得很快。如果自己一不小心,不是打妄想就是睡觉。锻练了七八天,肯定腿子不会那么疼了,心里会比较安定一点了,坐下来多昏沉,这是一必然现象。但是如何真正地打起精神来?不要把看到太平常。听到“打起精神来”,那就要真正一下子竖起脊梁,瞪大眼睛,在要昏沉的时候攥紧拳头,有一点力度,才能够驱散昏、散二魔。修行就是昏散二魔在干扰,不驱走昏散二魔,你想要功夫相应那不可能。不要说相应,连上路都上不了。昏散二魔是我们每时每刻所面对的修行路上的魔障,我们要认真地去对待。不认真对待,很难克服。即使是久修的人,都克服不了。
  我们因为是在打禅七,殿也不上,经也不礼拜,甚至也没有礼拜。我觉得每一位早上起来,都要就近拜佛。住在下边的人,就近在大殿前,最少要礼佛三拜,求佛加持。晚上回去休息,也要在佛前礼佛三拜,忏悔业障,除今天一天的爱猫扑.爱生活界一切众生分享。住在上面的人,可以在四祖殿。当然,观音殿、地藏殿、祖师殿,都可以拜。拜佛,一方面是求加持,一方面是求忏悔,一方面是回向,同时是用不同的姿势锻练自己的身体,也非常重要。
  再就是说,在每一座上座、下座之前,要有一些观想和回向的内容。上座以后,根据每个人的修持,有的与观音菩萨有缘,有的与释迦牟尼佛有缘,有的与阿弥陀佛有缘,这时候你就要默默地称念三声佛号,然后再开始数呼吸,开始自己的本修功夫。开了静下座之前要回向,可以念“三愿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这些虽然都是些有形有相的活动,但是对于收摄我们的身心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使我们能够心心念念地在三宝的加持下,在自己愿力的推动下,使我们在修行路上不断地取得进步。
  有些事可以讲出来,对于自己的密修密行,往往他不讲。每个人都要有自己密修密行的内容。长久地使用那种方法,长久地保持那种方法,一时用起来,它的作用很大,关键是要持之以恒。这些东西,只可以自受用,不可以分享。因为每个人根机不同,法的因缘不同,千个师父千个法。有些是可以分享的,有些是不可以分享的。可以分享的就是他受用,不可以分享的就是自受用。
  有的老和尚几十年,他有那么一两招秘密法门,他不传人。那就是他的自受用。因为一传人,就显得他的法不珍贵。真正修行有素的人,都有那么一两招密不示人的法门,所以往往在某些事情上,有世人莫测之处。比如说本老,人家说哎呀今天这么下雨呀,水陆法会要送圣,怎么办哪?下雨怎么送圣哪?老和尚知道了:哦,几点钟送圣哪?说是下午三四点钟。哦,三四点钟。一说了他心里明白了,好像他就告诉老龙王,三四点你就不要下雨了。果不其然,到那个时候雨停了,大家很顺利地做佛事。佛事一做完了,雨又下下来。像这种事情,在本老那身上不止一次地重复过。那就是他老人家的密行。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种灵验呢?他不会告诉你。因为这种东西,确实是那样,一说破了,说破不值半文钱。不能说破。那就是密,秘密。凡是大修行人,都是这么一两招秘诀。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的弟子本老、佛源老和尚,都有那么一两招。
  我们居士能不能有那个呢?如果我们能至诚地专修一两个咒语,它也会有作用。所谓专修一两个咒语,并不是要你成天去念。一个是你要发心,一个是你要发愿。我之所以要获得这种功能,不是为自己,所谓是为行菩萨才这么做。然后也不要随便去用这个东西,随便去用也会出问题。最好是用在自己身上。等你修个十年八年二十年,觉得在自己身上可以用了,你再随缘地、方便地为了救济一时困难,可以用一用。但是不能为名,不能为利,一为名利,就失效了。那些所谓的这个气功那个气功,一练要多少钱哪,大多是在那里糊弄人。因为一牵涉到名利,什么法都不灵了。牵涉名利法不灵。即时有什么法灵的话,那一定是邪法,不是正法,那一定妖魔鬼怪附身才能有一点作用。有了那点效应以后,马上就会有副作用出现。这种副作用不仅是在自己身上,也会在对方身上出现。今天,本来这些话都不该讲。因为兴之所至,随便讲到这里。希望大家还是用本参功夫,破无明、断烦恼、见自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净慧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净慧法师)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临济四料简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知见的厘清和建立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有人心就有禅宗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延续慧命的严肃性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什么是平常心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人生的终极问题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千岁宝掌和尚和老祖寺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破除四相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培养信心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临济四料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