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延续慧命的严肃性


   日期:2024/7/1 11: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05年四祖寺第三届禅七开示:延续慧命的严肃性
  (2005年11月30日)
  各位大德:
  禅堂里维那师的桌子上有一块“慧命牌”,上面写着一行字:“大众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顾,罪归汝身。”这一行字,从古到今,天下的禅堂都是这个样。而且每天坐香的时候,慧命牌前面有一个香炉,里面烧着一枝香。古代禅堂里面打坐,是用香来计时,一枝香烧多长时间,就坐多久,所以叫作坐香。现在烧香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因为现在可以看钟点,以钟点计时更加准确。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禅堂的一切、寺院的一切,都是以大众的慧命作为第一要务,以开发大众的慧命,培养大众的慧命,作为一个寺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除此以外,寺院没有别的事情要做。所以寺院,就是一个延续佛法慧命的地方、延续禅宗慧命的地方、传承佛法慧命的地方、传承佛教文化慧命的地方,责任重大而严肃。在这个重大的事情上,常住的住持、班首、职事,每时每刻都在想这件事,每时每刻都在做这件事,一切工作都围绕这件事来展开。能如此,寺院就有有了生命,佛教就有了生命,我们的一切工作就有了真正的意义,党和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有了真正的意义。这件事落实好了,确确实实能够利国利民;这件事落实不好,寺院存在有何意义呢?一群白吃白喝的人呆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任何意义,只会给社会添乱,不会给社会带来任何好处。所以佛法佛法,要有佛法,才有办法。佛法的根本在于佛法的慧命。慧命不是死东西,慧命是有生命的,是活的,从古到今一直活生生地延续下来。大众重视佛教工作,护持佛教事业,就是因为佛教的慧命在延续。否则还有什么意义呢?没有意义。所以,严肃禅堂的规矩非常重要。
  今天发生这件事,使一位师父离开了常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确确实实是从维护禅堂纪律的严肃性、维护大众修行这件事的严肃性出发。这些人都在这里培养慧命,都在想要开悟,都在想要找到本来面目,岂可有人随便打闲岔呢?如果对这件事都不重视,其人不知岂可也。所以我想了半天,怎么处理这件事?打他几板子不管用。因为前两天就让他顶礼三拜,向大家求忏悔。事隔三天,依然如故。所以只有从爱护他本人出发,从维护常住规矩的严肃性出发,从维护大众修行这件事的严肃性出发,以大慈大悲的心让他离开。实际上叫他走了,我还是眼泪往里流。为什么呢?可怜。在这样好的环境下,不能继续修行下去,错过了这样好的机会,对这件事不明白,这是一点。其次要想到,寒冬腊月,一个和尚往哪儿走呢?所谓“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孤零零的一个和尚,他往哪里去,令人担忧。最后,我让当家师送几点块钱给他作路费。万一他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出门想喝一杯开水,都要花钱哪。所以菩萨的精神,横眉怒目是菩萨的精神,慈目善目也是菩萨的精神,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如果对这件事不采取得力的措施来处理,有这么多出家人在这里,有这么多居士在这里,明白的人、不明白的人都有,会觉得寺院没有规矩,乱糟糟的,连止静都止不下来,那对大众是一种辜负,对大众集体共修这件事是一种玷污。所以只有毅然决然,自己来背这个因果,自己来做这个恶人。
  剩下还有六天时间,希望大家在这六天当中,在已经取得一些进步的基础上好好用功夫。接下来这六天,身心比较调柔了,腿子不会那么疼,妄想不会那么多,昏沉不会那么多,是正好用功的时候。不过,要特别注意,到了第三周,取得好成绩,继续进步是这个时候,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是这个时候。善根深厚的人,功夫用上路的人,会继续有所进步,有所提高。个别人往昔业障比较重,各种负面因素比较多,现在发心求解脱,过去的冤家债主往往会找上头来,怕你逃掉了,怕你不还帐了,所以会产生种种问题。身体不好那是比较轻微的,如果出了偏差,问题就大了。所以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勤修忏悔最重要。我在第一七时就讲到,每天早晚一定要到佛前礼拜,忏悔业障,求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加持,使我们的修行能够顺利,在未来的几天不会出现对自己身心不利的任何情况。早上要礼拜、晚上要礼拜,有时候中午也要礼拜。礼拜、忏悔这种加行最有效,而且也最能够专心致志,能够使自己的业障得到消除,能够使自己的我慢得到克服,能够使自己宿世的善根得到培养、增长。礼拜的时候也不要太执着。太执着了也会成为一种病。你就一心一意称念佛菩萨名号,并念那四句话:“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或者念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有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每拜一拜念四句,最好是拜三拜、九拜或者十二拜。因为现在是以打坐为主,不宜拜的时间太长,不要影响休息。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第一条就是礼敬诸佛。欲得佛法利益,当从恭敬中求。恭敬、供养、礼拜、忏悔、回向,这是我们消除业障、培植善根最有效的修行法门。是我们求得开悟、是我们求得明心见性最有效的加行和辅助。禅宗门下虽然是以坐为主,不着一切相,远离一切相,它是在远离一切相当中做一切应该做的事。远离一切相不等于是不求福、不修慧。既要求福、修慧,又要不着相。不着相就能扩大心量,不着就能出离有漏、达到无漏。着相就是以有漏心修福慧,不着相就是以无漏心修福慧。只有无漏的福慧,才是我们出三界、了生死的真正功夫与见地。《金刚经》所讲的,就是要远离一切相修一切法。只有离相修六度才能到达彼岸。只是一着相,就与六度不相应。因为“度”就是由此岸渡向彼岸。彼岸是哪里呢?彼岸是无漏慧,是无漏的境界,是三界外的事。是三界内还是三界外,就看你是着相还是不着相,是有漏还是无漏。同是做一件事,可能是成就有漏福慧,也可能是成就无漏的福慧,它的根本区别,就看是着相还是离相。佛是离相佛,着相而求,越求越远;法是离相法,悟是离相悟,着相而求,转求转远。希望各位在今后六天当中努力再努力,在修行的路上求得一个分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净慧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净慧法师)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临济四料简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知见的厘清和建立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有人心就有禅宗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什么是平常心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人生的终极问题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千岁宝掌和尚和老祖寺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破除四相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培养信心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临济四料简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苦空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