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14.茫忙与恬闲


   日期:2025/1/20 10: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茫忙与恬闲
 
在讲这题目之前,首先来想一个问题:自从工业革命之后,用机器代替手工、用动力代替人力。既皆如此,则愈工业化的国家,人民应愈清闲才对!因为一该做的事都给机器做完了,人还要做什么呢?但愈开发的国家,是否愈清闲呢?你觉得台湾二、三十年前和现在相比,是那个悠闲那个忙碌呢?现在忙碌!既然许多工作都已被机器代替,人还在忙什么?过去台湾要开始实施自动化时,许多人担心自动化之后将有许多人失业,结果不但没有失业,反而还更忙碌!为什么工业化之后,大家反而更忙碌?这问题你曾否好好想过!现代人究竟在忙些什么?
 
快慢之间
 
现在我们先用一个大家都了解的例子来说明:譬如汽车,很多人都有汽车,因为汽车可帮助人走路,一般人一小时可走四公里,快的话可走五公里,但汽车呢?在一般市区是一小时五十公里,高速公路可走一百廿公里,至于飚车的话可达一百八十。就涵蓄一点,以每小时五十公里比较步行之一小时五公里吧!如此以车代步便可节省十分之九的时间,然为什么现代人反而更忙呢?再如小时候煮一顿饭,要先劈材、生火,脸都熏黑了,而火未必旺起来。而现在的瓦斯炉「啪」的一声,火就很旺了,但现代人还是很忙,竟忙些什么呢?
 
现还是用汽车说明:汽车并非跟着人,一样由娘胎生出来,也不是上帝造好等人来用,汽车是要人类自己去造。用什么造呢?主要以钢铁居多,其他还有塑胶、橡胶等。钢铁也不像石头一样随处可捡,它得来不易:首先要人去采矿,再接着去锻炼,炼成钢后才好造汽车。等汽车造好之后,我们也非直接到汽车厂去买,还要透过许多经销商、销售员。汽车要汽油才能发动,于是又需大量的人力去开采汽油;而有了汽油后,又要有加油站;汽车要有马路才能走,所以又有许多人应命去开马路、做维修;还有人充当教练教人如何开汽车......如此繁多,说也说不完!这些人本来都可没事做的,但为了要使时速由五公里变成五十公里,所以才变得很忙碌──忙着为另一些人省时间。
 
同样饮食、穿衣等亦然。今天我们不必动手耕种,因有人专职于耕种;甚至不必动手煮饭,亦有人专门煮饭给人吃。衣服,更有的是成衣。很多本来该自己做的事,现在都有人分担了。这是从「省时间」的观点来说的,那省下的时间做什么?是在家里翻报纸、看电视吗?
 
分担与集中
 
省下来的时间事实上是去忙别人的事,在座当中有会计师专门记帐,自家的帐有多少呢?不!从年初做到年尾都作别人的帐。亦有人专门替人盖房子,自己的住家小小的,但替人盖房子,一栋又一栋;亦有人专门接电话......别人忙着为我省时间,而我也不得不忙着为别人省时间。
 
所以我们最初以为工业化之后会比较清闲,但其实没有,只是全部相加之后,再分配出去而已──总工作量一点也未减少,甚至还将增加。故现在的生活中,有一种「分担和集中」的趋势。分担是把自己份内的事分担出去,煮饭、洗衣皆有他人代劳。然把原本是自己的事分担出去后,却集中去做别人的事,譬如专门替人记帐等,各行各业皆专门处理某些事。这其中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指挥、控制,你知道它是怎样的一只手吗?它就是钞票的手,但钞票的问题今天不谈,只谈分担和集中。
 
专精与无能
 
把份内的事分担出去后,再集中处理一些专业的事,于是又形成第二种倾向:即专精与无能。对份内的事变得很无能,以一切倚赖他人故也。以前女孩子长到十三、四岁,必定学裁缝、刺绣,否则便嫁不出去;而现在到二、三十岁,还没拿过针线的人仍多得是。自己份内的事不专精,却专精于某类身外的事。
 
于是这当中又形成一特殊的情结:就是意愿与疏离。人对于自己的事会比较有意愿,因为是你需要嘛!肚子饿了自然想去弄饭吃!然若做别人的事,就必须透过另一个关系──就是钱的关系,才勉强去做。故那工作便与我们生命隔了一层。尤其现今的社会分工很细,而分工太细便愈没有成就感。煮的饭好不好吃自己清楚,做成的衣服好不好看心里明白,但分工太细往往看不到辛苦的成果,而导致疏离感。所以现代人多不喜欢工作,觉得工作是负担。
 
从如意到不如意
 
以工作是负担,故负担过后就要娱乐。从前的人可以说工作就是消遣,以既做自己的事,当能照自己的想法、进度去做;而现在一切工作既有进度,更无法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有上司或客户的种种要求,使我们一切不如意。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分担和集中的过程里,一方面要浪费很多时间,不管分担出去,或集中进来,都必须发时间去协调、等待、配合。二方面更要花费精神,因为沟通协调往往不是那么容易。譬如到餐馆点菜,赶快告诉服务生:不能太油、太咸……讲一大堆不怕他觉得这客人真啰唆,但等菜一端上来,嗨!怎么香菇这么多!我才不喜欢吃香菇哩!本来自己处理还简单迅速多了,而现在花钱花时间还不满意!有人想上班的工作太无奈,被压榨剥削光了,干脆创业去吧!然若自己当老板,就不需要沟通协调吗?仍要和客户沟通协调,而那也不见得容易。以前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现在自己去顶吧!
 
刚才说总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只是将之集中起来再分配出去而已!但若加上分担和集中所花的时间、力气以及沟通协调所花费的精神,则何怪乎现代人都既忙又累!
 
资讯流通的反效果
 
这个时代所发明的交通工具,不论火车、汽车,甚至许多资讯设备,如电话、传真机、大哥大等,且问各位:这是叫人更闲还是更忙?照想象应该更闲才是,因为本来必须跑出去处理的事,现在打电话就解决了,不是该更闲吗?其实非也!因为这只有将分担和集中的趋势更极端化,本来分担不出去的事自己权且做一做,而现在可以打电话就分担出去,则有谁能不受诱惑呢?分担如此,集中亦然,因此,资讯愈发达的社会,人就愈忙。关于这一点我早就看得很清楚,因此,曾有人要帮我在山上装电话,我说免了吧!对方说:「不必担心钱的问题。」我说:「我不是怕没钱而是怕没命!如果装了电话,你们就有机会把山下的垃圾往山上倒,到时我还能『高山顶顶立』,到一边凉快吗?」
 
最初我们以为发明了这么多机器和资讯设备,人应该愈来愈悠闲才对,但事实上刚好相反,人愈来愈忙。今天我们可以吃到美国进口的面包,觉得很方便,如果一个人必需自己到美国买,那要花多少时间和金钱呢?但从美国运送到这里,已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我们是算不出来的!至于因为沟通协调而产生的情绪,更不知道有多少!现在的人都拚命打广告促销,为什么呢?都集中到我这里来好了!我是法律专家,所有法律的事全委托我吧!不得不广告,因若不广告,人家的事便不会集中到我这里来;而赚了许多钱,花了许多时间,却也只为把自己份内的事分担出去而已!
 
服务业的偏高
 
我们常说一个国家开发的程度,可以拿其服务业的比例来衡量,现在台湾服务业的比率已超过百分之五十了吗?我过去一直不了解,为何有那么多事好服务的?尤其在山上住一段时日后,已习惯山居目中无人的生活,待下山时坐车回到红尘,看满街都是商店,觉得好奇怪,怎么有那么多东西好卖,实在是因出了家,不然就将很好奇地去探他们竟都在卖什么?你卖给我,我卖给他,整天的生活就如此买来卖去,而且竟然每家生意都很好。这情形想一想,就是分担和集中而已!你们要的东西我这里有,全到我这里买吧!我要的呢?再到别人那里去买!不断的分担和集中,分担得愈光,集中得愈专,社会就愈发达。
 
国民所得的假相
 
现代经济学上常讲一个观念──即国民所得。其实国民所得的提高只是假相!我们可以简单讲几个例子:我们在家自己种田自家吃,这就没有国民所得!但如种稻自己不吃而卖给别人;然后再买别人的东西吃,这就有双重的国民所得。一个妈妈有了小孩后在家看小孩,这也没有国民所得;但如果她出外上班,而把小孩交给育幼院、托儿所之类的机构教养,那也有双倍的国民所得。所以国民所得的提高,只是代表人和人之间的依倚程度愈高,代表分担和集中的趋势愈极端化,代表钱财的流动速度愈来愈快,而不代表我们能自由支配的钱增加了。一笔刚进来马上又流出去了,曾听说台北一个家庭一个月要花上五、六万,七、八万,但就幸福快乐吗?很多人还是长期透支者呢(分期付款)!
 
安身立命
 
现代人一方面紧张忙碌,一方面又有很多情绪、烦恼,这都来自于分担和集中的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忙!忙得很无奈,忙得很迷惑。过去我住山时,曾有人问:「住山要有什么条件?」我说:「住山没什么了不起啊!原始人和野兽不都住在山上吗?为什么人就不能住呢?」但愈文明的人反愈不能住山,以愈文明的人份内的事都不会做,而会做的事到山上却都用不着。
 
这也就是说,虽在社会型态上,分担和集中的趋势,将愈来愈极端化,但这与我们的本性或安身立命的前提是不相应的。因此,我们若希望身心能安定落实,就必须从分工合作的社会型态,走回过去自给自足的时代。当然这不是一下子能做到的,但我们必须往那个方向去努力,把份内的事拿回来自己做。而不必再忙着做别人的事,忙着做一连串的沟通协调!
 
自给自足
 
要慢慢地使自己达于自给自足,在座的大德中有许多人认为我满有福报的,但其实我并没有比各位多得到什么呀!甚至我还不必申报所得税,因为我既是个低收入者,也是个低支出者!而别人之所以认为我有福报,那是因为我早已觉悟到一个世间的真理──人为求自在,就要先能自足,而自足又得从自力更生作起。从那时起,我就训练自己尽可能让生活的事情简单些,能自已处理的尽可能自己处理。我絶不让自己变成一个事事无能的人,连灯泡坏了也要请人来修理。这些生活常事,如果自己能作,也许三分钟就修复了;但如自己不能修,电话一通又一通的请人来,工人还不一定愿意来!等修好之后狮子大开口要你五百元,你说才三分钟的工作怎么这么贵呢?他说:「如果我自己送上门来,那可便宜多了!而现在却是你三番两次催我来的嘛!所以不能不贵一些!」
 
自在与依赖
 
佛法常讲「自在」,然现代人怎够资格讲自在呢?因为现代人都必须与他人同在,彼此依赖共存。如真只一个人在,可就要生存不下去了!我们都生活在互相依赖的社会中,既互相成就,也互相干扰妨害。所以现代人有许多气好受的,开口没多少好话,都在彼此抱怨。既要自在必先能自足,而要自足又必先能自立,因此,对个人食、衣、住、行等基本需求,应从分担的社会型态,慢慢收回成自给自足的状态,这是第一点:生活的自立。
 
其次是情感的自立。刚才说到这个社会经常需要沟通协调,所以滋生很多情绪,所谓「不平则鸣」,常需要找个人去倾吐。生活上能比较独立,对外界的倚赖必将减少,则情绪的问题也将渐减少!尤其已经学佛修行,更要用佛法的观念和知见,来调理自己的情绪,而不再像以前常叹「心事有谁知」!如果我们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中,则怎么可能安稳呢?整天就像皮球一样蹦来跳去。所谓情感的独立,就是要用平淡的心,来看一切世间的事。
 
最后讲到思想的独立自在。现在的社会百家争鸣,徒然制造了许多分岐,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很茫然!我们要先建立知见的基础,然后再用正见去厘清许多现实的问题,这样在思想上才能慢慢走向自立独明的目标。
 
坦然无碍
 
现代人生活既不能独立,感情思想也不能独立,这怎么能自在呢?因此,今天的问题,是如何使我们在生活、情感、思想上都能慢慢步上自力更生的境界,尽量减少对外界的依赖。然这并不是要把自己关起来,变成孤独老人,变成山顶洞人。而是因自己对别人并没有要求期许,反更能坦诚相处!只有无事人才能真推心置腹、肝胆相照。
 
总之,今天所讲的重点,如何从茫忙到恬闲,主要在于我们能否从分担和集中的社会型态,走向自给自足,走向自在、坦然的生命型态,而其中的关键更在于培养生活的自立,情感的自立和思想的自立。
 
民国八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讲于龙善寺禅三,丘玲钏整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果煜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果煜法师)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禅与净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福与慧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身与心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死与活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师生答问拾珍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6.外延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5.观念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4.观参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3.气脉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2.逆障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1.数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