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6.昏沉与散乱


   日期:2025/1/25 22: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昏沉与散乱
 
打坐头脑要清楚,心要专注在方法上,但常发生两个大问题──就是昏沉与散乱。昏沉是精神提不起来,散乱是心有太多妄想与杂念。引起昏沉与散乱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是心理原因;第二是身体,也可说是气脉的原因。我们先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再提出对治的方法。
 
昏沈的心理现象
 
首先谈心理上的原因。以昏沉而言,精神提不起来,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打坐没有很强的意愿,如用一般的说法,就是没有志气。要有气,才能提起精神;而气从那里来呢?就是从志而有。故当行者打坐意愿愈高,志向愈强烈,气也才愈旺盛。没有志气的人当然提不起精神来,尤其在打坐时,又没有其他事情好忙,心就很容易昏沉下来。
 
此中昏沉又可分初学者与学得较久的人之不同。初学者可能对打坐的信心不够,也许听说打坐不错,但还没有体验到;或者他本身对打坐没有很大的意愿,但他的师长朋友劝他打坐,他只好依样画葫芦的坐一坐。因此打坐的时候,身一静下来头脑便不管用了,于是就开始昏沉。另有一种坐得比较久的人,虽然每天维持定时的打坐,早上坐或晚上坐,已经把打坐当成一种定课。这种人既有修持的意愿,甚至本身也曾在打坐中得到受用;但因为他已把打坐当作定课,故变成一种机械式的坐法,时间到了就上座。故从形相来看,他对打坐是有意愿的;但对正在坐的当下而言,因为已把打坐当作例行公事处理,所以很不容易于每次上座前,同时再把意愿重新提起来。师父于禅七时,总提醒行者,于上座前要顶礼发愿,殆为此故。若疏忽了这一点,虽一样是上座,但效果却有天渊之别。对于经常打坐而有一点功夫的人,大妄想是不会有,小妄想也不太多,如再加上心中的意愿也不强烈,就很容易进入昏沉的状况了。
 
对治的光明想
 
这种因意愿不高引起的昏沉现象,要如何克服?首先,经典上说要观眉心做光明想。首将注意力放在眉心间,以如注意力在上,气就往上行。但有些时候,不知不觉就昏沉了,很多人根本来不及意识到昏沉,就已在昏沉中了。所以还能提起观眉心的念头,这种昏沉还不算严重,至少他还警觉到昏沉的存在。至于做光明想,光明想有两种观法:第一是形色的光明,照耀在我们的眉心或头顶上,于此观想中气就会往上提,于是昏沉的现象就能为之降伏。其次,更重要的光明想是我们要提起对打坐的信心与意愿,也就是要发愿。有些人发的愿比较小,只希望身体健康或情绪穏定。有的人愿比较大是希望能开悟了生死、成佛甚至度众生。发愿无论是大愿或小愿,至少在上座时必重新将愿提起来,就能使昏沉稍为减少。
 
以个人的感受而言,如果发的愿是要开悟度众生,对打坐实际用功的帮助比较有限;此因大部分的人,即使发愿要开悟,也好象与数息用功没有关系,因为他不知道如何从数息到达开悟。因此,所发的愿最好是在打坐之中就能达到的境界,如初级禅训班中所提到打坐有七个层次,若行者已反省到自己是在第三或第四层次。当我们能够很清楚的悬记所要达到的层次,我们的意志才能提高,而相对于妄想昏沉的敏感度也才会增加。总之想对治昏沉,就是要有志气,要在上座前预想所要达到的目标。
 
散乱的心理因素与对治
 
以上已说心理昏沉的形因与对治。其次,散乱是杂念很多,根据我的分析,散乱可分为两种:第一是无记性的,有时在打坐中妄想杂念很多,东一个、西一个,前后彼此没有关系,这种情况称为杂念。杂念对打坐而言,虽是一种干扰;但从杂念本身来看,并没有比较强烈的烦恼性,因为它只是一类散乱,既没组织、也没主题的妄想而已。如果能够将心专注在方法上面,这些杂念就会慢慢消失,而不可把注意力放在讨厌杂想上,愈讨厌妄念反而愈多。我们且不管它,把它当作业障,仍旧专心的数息,等过一段时间业障消了,这些妄想杂念就会慢慢减少。第二是烦恼性的妄想,这大部分都有主题,打坐时前后的妄想围绕住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就是我们放不下的执着。譬如在家人或爱情、婚姻上的困扰,白天放不下,工作时放不下,打坐时当然也放不下,所以坐在那里东想西想,就是想这个问题。有些人遭受委屈,或被上司冤枉,或部属不听话。这些妄想都是根据同一个主题在想,想来想去,不出这个范围,这种妄想有烦恼性,或贪、或瞋、或卑、或慢。
 
因此,对治的方法有三种:第一是先定下心来不管他,继续用数息的方法,一直数到心比较能专注的时候,再回头看这个问题,也许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最初心很乱,怎么想怎么钻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专心数一段时间后却突然知道该怎么处理了。第二是用思考,我们之所以有问题烦恼,一定是在思想上有一些矛盾,心中有执着。在打坐的时候,先安下心来,不要急着求解决,再慢慢用佛法的思考、佛法的智慧来化解。如果问题能够化解,妄想就能减少,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就不会起烦恼、打妄想了。如果对佛法的智慧、体验还不够深,能力不够时,不妨去请教一些过来人。他们对这些问题也许有比较直截了当的处理法,能对我们开示出明白的路来。故宁可把这些问题开诚布公的请教别人,而不需要折腾时间,心总在散乱之中,无法安止。第三是直观无常,不论是因贪心、瞋心、慢心所引起的烦恼,若直观生命无常,随时都会死亡;而一旦死亡,这些问题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人都死了,股票算什么?命都保不住了,受到一点小委屈又算什么?所以当我们对世间的问题不能放下、不知道如何处理,就用无常观、无我观,再回头看那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气脉不调的昏沉现象
 
接着谈生理的病症,尤其是关于气脉的问题。有些人之所以昏沉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生病或工作太累。因为身体需要恢复健康,故身上的气都集中在有病的部位,于是头部的气因较少,故产生昏沉的现象。另一种原因是打坐之过程中会通调气脉,当气脉上有某一点阻塞,则身体会自动调节,将大部分的气集中在这一点,因而使头部的气变少,就会昏沉。这种因调适气脉而产生昏沉的现象,在打坐的过程中非常普遍。因为初学者的气脉大都还没有这么明显的变化,故反而坐得很有精神。但打坐渐久之后,气脉的病况慢慢显现,因此产生昏沉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可说是他的业报现形。这种昏沉状况如以调心的角度来看,是用不上功夫的。但如果能继续维持打坐的姿势,还有助于通调气脉。
 
我们打坐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坐了十分钟或二十分钟时,精神还不错,因为刚开始打坐气还不够。等到半个钟头之后就开始昏沉,这是因为此时的气已慢慢集中在生病、不通的部位。在昏沉的时候,无法提起精神,腰打不直,头抬不起。但如果继续打坐,又坐上半个钟头以上,则本来不通的部位慢慢通了,头脑又开始清楚了。
 
对治这种昏沉,不要一昏沉就下坐睡觉,如只是睡觉,这一点便永远不通,而这个问题也永远没办法解决。相反地,如确定昏沉是因气脉不通所引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继续坐,坐到头脑清楚甚至尽可能增加打坐的时间,以求早一点把不通的地方打通。如果我们除了知道这是气脉不通的现象之外,还能更清楚的知道是那一点不通,一般而言,会有昏沉状况的脉道是从背部往头部的气脉,譬如背部、夹脊、身柱、颈部的大椎,后脑的风池、玉枕、脑户穴等,当我们慢慢确定那几个点不通,就可以在上座之前或在昏沉之时,对那几个阻塞的部位多加按摩,或多做一些有关的瑜伽运动,这样能使那一穴位的气脉早日疏畅,对昏沉就会有较好的疏导作用。
 
气脉横行的散乱病态
 
同样,气脉不通也会引起散乱。第一种不通是整个气流根本不通,就停止下来,因此昏沉;另一种是气碰到障碍就往旁流溢,有如走在一条路上,前面遇有阻塞,有些人就会绕道而行一样。然绕道而行可能各有各的绕法,因此穴道不通,气还可能走,但不归于正脉。因此心就散乱,杂想很多,无法制止。很多时候散乱与昏沉混杂出现,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在什么状况,头脑虽不太清楚,但乱七八糟的念头还是辗转出现。这就是因为穴道阻塞,使气横行的现象。对于这种散乱,最好先使气归于正脉,故应维持数息的方法。心能专注,气才不会乱走。总之,在打坐之中,很多昏沉与散乱的原因是与气不调适有很大的关系。
 
对治的标与本
 
最后,我们应谨记,心与气是互相影响的,昏沉的原因在心理上是意愿不够、没有志气,在身体上可能是因病、因累,或因气脉不通。但如果气不顺,而心力却很强,意愿很高,还是可以把精神提起来,还是可以维持不昏沉。同样的,我们数息的方法、修定的方法用得好,即使气脉碰到障碍或将散乱,但心能收摄,还是可以不散乱。因此在打坐的过程中,身体情况与打坐情况未必成正比。属于身体的原因,也不一定要用身体的方法克服,心力强的话,可以直接用心理的方法来解决。所以禅宗很少提到因气脉不顺而产生昏沉与散乱的现象,而是努力于提高对修行的意愿、对打坐的信心,就能克服那些问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果煜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果煜法师)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禅与净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福与慧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身与心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死与活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师生答问拾珍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6.外延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5.观念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4.观参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3.气脉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2.逆障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1.数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