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观无量寿佛经

1988年讲于台湾 11

  日期:2011/10/7   阅读:    繁體   

 

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十一集)  1988/2  台湾大专讲座  档名:03-001-0011

  这个发起的因缘,实在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个很苦恼的世界,为了争权夺利,连父母都不顾,亲情也不要,这是显示出极苦的世界。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出离之想,想离开这个五浊恶世,找个好的环境去生活。这种思想我想很多人都有,现在有许多人移民到外国,都想往外跑,将来如果整个世界大灾难来的时候,往哪里跑?那就是李老师给我们讲的,唯一的一条生路是赶紧求生西方世界。这也是移民,往西方极乐世界去移民,这才是究竟安稳,这个事情决定能成就。

  六十三面大字应该是小字,它属于科文。「二总科略释二,初分科,就中为二。初尔时下,正明杀父。次问守门人下,明欲害母」。请看六十四面的经文: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

  这桩事情就是政变,政变主角是谁?是他儿子,儿子要夺父亲的政权,要想篡位。实在讲,父亲早晚要把王位给他,他等不及,现在就要,所以就发动政变。这个故事的原委都在批注里头。政变的起因当然是太子权力心太重,『调达』来挑拨是缘,调达就是提婆达多,如果没有这个人在当中挑拨,他也不至于干这件事情。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是阿难尊者的亲哥哥,同胞哥哥。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兄弟四个,他们堂兄弟一共有九个人,在堂兄弟当中,释迦牟尼佛年岁是最长的,阿难是最小的,提婆达多是阿难的同胞哥哥。这个人也非常聪明,看到释迦牟尼佛作佛,他很不服气,他也学得不少,后来也学了一点神通,批注上都有。他就想把释迦牟尼佛害死,他来领导僧团,作佛,就挑拨阿阇世,你最好也把你父亲除掉,你作新国王,我作新佛,新佛、新王来统治天下,这是很好、很快乐的事情。这一挑拨,阿阇世王就听他的话,就发起政变。

  我们知道杀父亲、害母亲是五逆重罪。提婆达多又破和合僧,破坏僧团,还起恶心要害佛,佛是没有害成,出佛身血,所以这两个人都造的是五逆重罪。在此地我们所看到的,阿阇世王把他的父亲囚禁,派兵守住不让任何人接近他,其目的就是把他饿死,不给他饮食,把他关在那个地方不让他出来,关几天当然就饿死了,用这种手段。『制诸群臣,一不得往』,不准任何人接近他。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国太夫人名韦提希。】

  『国太夫人』,就是频婆娑罗王的皇后,也是阿阇世王的母亲。『韦提希』,这个时候只有她能救,别的人不能接近,只有她暗中来救他。

  【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麨。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葡萄浆。密以上王。】

  『大王』就是频婆娑罗王。『麨』是麨面,就是面茶,把它涂在身上。用这个方法把饮食带进去,这是很苦的事情。身上洗澡洗干净,把麨面涂在身上,这样子带进去,可见得警卫检查很严格,决定不准带饮食进去,连他母亲进去都要受严格检查。她这样子秘密偷带进去,查不到了,用这个方法带进去。『璎珞』,那都是金银珠宝做的首饰,像项链当中是空的,她就把『葡萄浆』盛在里面,这样带进去。『密以上王』,这是供给频婆娑罗王的饮食,用这个方法,她天天去送。

  【尔时大王食麨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

  他是皈依释迦牟尼佛的在家弟子,也是佛重要的大护法,现在遭难了,佛在灵鹫山,当然佛有神通,哪有不知道这个事情?前因后果佛都晓得。他现在要求愿,向着灵鹫山的方向礼拜,在这里『遥礼世尊』。

  【而作是言。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

  他跟目连尊者是亲戚。他在灾难临头的时候求授八关斋戒,希望世尊派遣目犍连来给他授戒。『鹰』是老鹰,『隼』也是老鹰一类,比这个鹰小一点,飞得都非常快速,这是形容目犍连以神通从空中飞行到王宫里面来,守卫对他无可奈何。每天目连都来给大王授戒。国太夫人,就是皇后,天天秘密的送东西给他吃。『富楼那』尊者是佛弟子当中,说法第一。派这两位罗汉天天去给国王授戒、说法,所以他虽然被软禁,也并不寂寞,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修行,像闭关修行一样。

  【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麨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

  这样子经过二十一天,不但没饿死,而且精神比往常还要好。这一段就是前面科文里面讲「正明杀父」。阿阇世王用这种手段是想把他父亲活活饿死,经过三七二十一天,他想大概差不多已经饿死。

  【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

  他现在是活着还是已经死了?去问那个守门的人。

  【时守门人白言。大王。国太夫人。身涂麨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

  这个秘密被守门人发现,发现也无可奈何,她是皇后,现在是皇太后,对她无可奈何。别的人可以禁止不让他进去,皇太后来,没办法,不敢不让她进去。

  【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

  卫兵对他没办法,他从空中飞进来的,拦也拦不住他,没有办法阻拦的。换句话说,大王现在还在,还活得好好的。

  【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

  他不但不觉悟,可见得这是利欲熏心才会迷惑到极处,做了很大的错事,怪罪他的母亲。本来要把他饿死,结果现在还没死,二十一天了,国王还没死,他就拿剑想去杀他母亲。实在说,他以前本意只害他父亲,还没有动念头害他母亲,为什么?夺王位只要害他父亲,他王位就得到,与他母亲不相干。现在他母亲帮助他父亲,他就不能原谅,连母亲都要害,这是大逆不道。我们看下面经文:

  【时有一臣。名曰月光。聪明多智。及与耆婆。为王作礼。白言。大王。臣闻毗陀论经说。】

  这就他底下有大臣。『耆婆』这位大臣就像是御医一样,是一个大夫,照顾国王身体健康的。这两个人等于是他的左右手,帮助他治理朝政。这两个人看到他要杀母亲,这个事情严重,你看他害他父亲,他们不说话;害他母亲,这他们看不过去,母亲的恩德非常之大。《毗陀论》是婆罗门里面的经典。

  【劫初已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未曾闻有无道害母。】

  像这种政变的事情,贪图权位,从父亲手上夺取政权这样不肖的儿子,有,自古以来听说过,而且听说很多,所以你搞政变、夺政权要把你父亲害死不足以为怪,过去有例可援,但是没有听到杀母亲的,这是在婆罗门经典里面记载的,所以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事情。

  【王今为此。】

  就为了母亲送一点麨蜜饮食给父亲,你就要杀害母亲。

  【杀逆之事。污剎利种。】

  『剎利』是王族,印度四种阶级,剎帝利是王族。你这样做法,对整个剎帝利的种族是一种永远洗不干净的污点,这个事情劝他决定不可以做。

  【臣不忍闻。】

  我们不忍心看到你这样做法,也不愿意有这么一桩事情出现。

  【是旃陀罗。吾等不宜复住于此。时二大臣。说此语竟。以手按剑。却行而退。时阿阇世惊怖惶惧。】

  『旃陀罗』在印度是很下贱之人,换句话说,你不配做国王,哪有国王杀母亲的道理?他们两个要走了。换句话说,我们不愿意跟你了,你是大逆不道,没有人会原谅你,我们要离开这个国家到别的地方去。这就是阻止他。这两个人是他的左右手,是他所依靠的人,这两个人走了,换句话说,他的困难就多了,没有人替他办事,也没有人照顾他的健康。耆婆是位良医,非常好的医生。他要倚重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反对他,要走了,他免不了惊慌。

  【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

  你不帮助我,不拥护我,你们两个都要走?

  【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剑。止不害母。】

  叫他要谨慎、要慎重,千万不能害母亲。因为这两个人出来谏诤阿阇世王,阿阇世王才把杀母亲的念头取消,不杀母亲,但不准他母亲再跟他父亲见面。

  【敕语内官。】

  『内官』就像中国从前皇室里面的太监一样,在印度也有,专门伺候皇室皇帝、皇后私生活的这些人,内侍。

  【闭置深宫。不令复出。】

  把他母亲也幽禁起来,行动不准她自由。这就是虽然不杀她,也把她软禁起来。到这个地方,发起的因缘就很明显,为人父母看到儿女这样的不孝,为了权力忘恩负义,做出杀害父母之事,这是令做父母的真正痛心,于是对这个世界产生厌恶,这才有求净土的愿望。

  【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

  『韦提希』是这部经的真正当机者,她请求的。『被幽闭已』,被儿子软禁。她也向灵鹫山的方向拜释迦牟尼佛,求佛来帮助她。

  【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

  这就想到从前,没有出事情的时候,释迦牟尼佛自己不能来,常常派阿难尊者来看她。

  【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

  佛是老师,不敢请,只希望佛能派目犍连,目犍连是亲戚,阿难很熟,过去常常见面,希望世尊能派目连、阿难来跟她见见面。

  【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

  她在深宫里面礼拜,心里有这个愿望,实在说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就看得清清楚楚,佛有天眼、天耳、他心,哪一样不清楚?样样都清楚。

  【未举头顷。】

  她拜下去,头还没有抬起来。

  【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

  就知道了。

  【即敕大目犍连及以阿难。从空而来。】

  立刻就派目连跟阿难尊者立刻就去见她,不但这两位尊者来,佛自己也来。她不敢请佛,佛来了。佛为什么来?前面注疏里头祖师大德跟我们分析,频婆娑罗王遥礼世尊,世尊只派富楼那跟目连两个人去,佛自己没有去,现在皇后这一礼拜,佛就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国王的机缘没成熟,所以佛不必要亲自去,派弟子去就可以,皇后的因缘成熟,非得自己来不可。什么因缘成熟?成佛的因缘成熟。你看看前面频婆娑罗王要求的是什么?只是要求给他授八关斋戒,要求听听佛法,他没有别的要求。夫人的要求就不一样,这世间太苦,儿子大逆不道要杀我,不想活了,希望问佛哪里有好的世界,我可不可以去?这就是往生的念头生了,成佛的机会到了,佛一定要来帮助她,来给她说十六妙观,帮助她往生净土,这个事情不是佛的学生能办得到的,所以他自己来了。所以佛对众生的确是平等的,没有差别,只看缘熟不熟,真是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

  【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

  这就是神足通的示现。

  【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阿难侍右。释凡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

  就是拜完佛之后,头刚刚抬起来,看到释迦牟尼佛在面前,阿难、目犍连也在面前,这两个人随侍释迦牟尼佛,都来了。而且还有『释凡护世诸天在虚空中』,这就是天龙八部护法神,护法神也在空中,保护着佛陀。这些护法神以『天华』来供佛,场面非常的庄严。

  在这个地方大师有一段议论,这段议论在七十四面倒数第五行,我们把它念一遍,因为这属于佛学常识,从第三个字开始。「我国各处大殿,供的一佛二侍者像」,这就是佛门里面供这佛菩萨的像。「相传都道迦叶阿难」,的确我们看到许多供三圣像,当中是释迦牟尼佛,一边是迦叶尊者,一边是阿难尊者,我在香港天台精舍也是这样供的,许多地方都是这个供法。「我则素言不以为然」,这是谛闲大师讲的,这个批注是谛闲大师的话,谛闲大师的看法就不一样。「虽不见有人公然否认,但心中犹未诚肯耳」,就是不能肯定。「夫古人建殿供像,必有所本」,他有依据的。「试问迦叶阿难,出于何典」,根据什么这样子供像?「我曰非者,乃本于今经也」,谛闲大师不同意从前人的供法就是根据这部经。这部经上说得很清楚,「经中分明说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阿难侍右。左面相传言迦叶者。以盲从盲也」,这是谛闲法师的见解。他老人家前面序文说过,他从出家就以这部经做功课,他是专修这部经的,所以他是根据这部经不太赞成一般大殿里面供的三圣像,认为供迦叶尊者跟阿难尊者,他不太同意,他说应当是供目连跟阿难,根据这部经上说的,这是他的见解。

  我觉得供迦叶跟阿难没错,虽然经典里面没有,但是在佛法承传上有道理。在佛门常讲宗门教下,佛教整个分开,一个是禅宗,一个是教下。十个宗派里面,除禅宗之外,其余九个宗派都是教下。教下是阿难传的,阿难是佛的传法人,一切经典阿难结集的,供阿难这没有问题,迦叶尊者是传禅宗的,一个传禅宗,一个传教下,供他两个没错,所以并不能说有错,供这两个人代表佛法的承传。虽然此地大师说目连、阿难有经典做依据,这也不过是一时的,就是当时应韦提希尊者的要求,佛带这两个人到皇宫里面来,所以供迦叶跟阿难还是有道理。这个地方怕同修们看了之后起疑惑,特别提出来解释一下。

  七十四面最后一行有一个错字,「三伤叹请法二,初问住生因」,这个住是错的,是「宿生因」,就是过去世的因缘。七十五页大字第二行第二个字,就是这个字。我宿何罪?我过去生中有什么罪,为什么会生出这个儿子出来?对待儿子也很不错,非常爱护这个儿子,结果儿子不知道报恩,反而要杀母亲,这是什么道理、什么因缘?她要问这段因缘。

  【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

  这是看到佛来了,这一拜佛就来了,见佛了。『璎珞』就是她戴的这些装饰品,见到佛了,把这些都拿下来。『号泣』是哭的声音很大,非常的伤心,痛哭流涕。

  【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

  『生此恶子』,不但要害妈妈,还要害爸爸,置父母于死地。我过去世造了什么罪业,生出这么个儿子?

  佛法里面说得很明白,父母与子女有四种缘,没有缘不会来的。这四种缘,第一种是报恩的,所谓孝子贤孙,是过去世你对他有恩,他是来报恩的。第二种是报怨的,过去世是冤家对头,这一世遇到,到你家来做你儿子,以后长大怎么样?败家子,要把你家财送得干干净净,还要搞得你家破人亡,这是冤家对头来了。第三种是讨债的,讨债鬼,那是父母欠他的,他讨完就走了。欠得少的,三、四岁就死了,你养他那么大,花了不少钱,花了不少精神,他走了。如果欠得多的,会到十几、二十岁,大学毕业了,博士学位拿到了,死了。费这么多的钱、这么多的心血供养他,他走了,这讨债的。第四种是还债的,是他欠父母,他长大之后赚钱供养父母,只是在物质生活上让父母不会缺乏,对父母没有恭敬心,换句话说,没有孝心,只是在生活上给你供养。如果欠得多的,供养就比较丰富一点;欠得少的,生活就苦一点,他不会给你多的,甚至对父母供养都很刻薄,我们都见过。儿女发财发得很大,一个月给父母几百块钱生活费用,这什么原因?还债的,是因为他欠得少,所以他还得也少。如果欠得多,他一个月可以给他父母几万块钱,让他过得很舒服。欠多的他就还得多,欠少他就还得少。佛讲四种因缘,没有这四种缘不会来的。

  缘是我们过去生中结的,过去生中不晓得因果的道理,所以跟人家结很多恶缘,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在我们生活圈子里面,人事环境里面才有很多障碍,才有很多看不顺眼的人,冤家对头,叫怨憎会。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要觉悟,凡是与我有过不去的人,知道我过去对不起他,今天他一样的态度来对我。我如果还怀恨在心,这个事情麻烦了,这个冤结得一世比一世重,这一世是很不愉快的朋友,来世可能就是不愉快的亲戚,最后一世可能就跟阿阇世王一样,一世比一世严重,所以佛教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所以遇到一切不如意的这些人,好像不痛快的事情,要特别提醒自己,委屈婉转,我们顺他一点,迁就他一点,不再结这个冤仇,从这一生把它解除掉,对我们自己将来往生的时候不会造成障碍,这点很重要。

  《无量寿经》说,千万不要轻忽小小的嫌隙、嫉妒,很轻微的,不要把这个看小了,逐渐就变成大冤仇,这佛在《无量寿经》里头教给我们的。小小的怨恨都不可以有,何况大的怨恨?所以不学佛不懂,人家欺负我,我为什么不报复他?好像是应该的一样,这是世间人眼光看的,只看到一世没有看到三世,如果看到三世,才晓得这个观念是大错误。所以怨憎会是有因缘的,韦提希问得有道理。

  【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

  就是我遭这个大难,遇到冤家对头,释迦牟尼佛,你也不例外,你过去生中也造了什么因缘,你怎么跟提婆达多是堂兄弟?当然都是因缘。提婆达多是处处想尽方法害释迦牟尼佛,想把佛害死,他要作新佛。佛是功德圆满、智慧圆满,护法神太多了,所以提婆达多害不了他,虽然害不了,也叫佛的脚被石头砸流血,所以出佛身血。他破和合僧,破坏僧团,造的罪业这么重。问他究竟是过去生中什么因缘?当然佛是给她说了,但是在这个经典里面这桩事情省略,可是批注里头有,其它的经典上也有。这里注得不太多,可是大致上都说出来了。

  底下这重要,她就求往生,认为这个世界太坏,不想在这个世界再活下去,这就是发起这部经的因缘。佛把一切诸佛世界用神力都叫她能看得到,然后让她自己选择一个世界。妳看看诸佛世界,哪个世界好,妳愿意到哪里去,我就教妳方法,帮助妳去,她选择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不是释迦牟尼佛介绍她去的。释迦牟尼佛把一切诸佛世界展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选择,她选择极乐世界。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上一篇:1988年讲于台湾 10
下一篇:1988年讲于台湾 12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