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方法再多,总出不了放下万缘 |
||
|
||
『不肯作善、治身修业』。「业」这个字在此地是「指正业」。「表恶人不肯自修其身,不务正业」。修行,修身为本,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分三大类,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的造作叫身业,造业再多,不出这三大类,佛法讲的身、口、意。佛教没到中国来,我们的老祖宗,古圣先贤就知道,《大学》里面所说的,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皆以修身为本。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修身,是什么?三皈,五戒,十善,这是佛法修身之本。不在根本上扎根,道业不能成就。所以佛法重视戒律,因戒得定,为什么修戒律?是为得定的,为什么要得定?定能开慧,这个慧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佛法修证的总纲领、总原则,离开这个纲领就不是佛法。真正的佛法是什么?可以说就是戒定慧,所以称为三学。用戒来帮助你入定,为什么要入定?自性本定。自性是真心,真心是定的。妄心是动的,妄心是什么?念头,你看前念灭了后念生了,一个接着一个妄念。正念,也叫正念,叫自性,真心不动。惠能大师开悟的报告上有,「何期自性」,没想到自性,记住,自性就是真心,「本无动摇」。这就说明真心本来是定的,定就是真心。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可以帮助我们修行。 修行怎么修?方法再多,总出不了放下万缘,放下就定了。不放下,你行善作恶,做完怎么样?放在心上,心上还想着它,还念着它,这叫造业,这个问题严重了。修行人怎么?诸佛菩萨他也修善,他也造业,跟我们不一样,他不放在心上,他心上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高明就高明在这一点。我们六根,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佛,佛没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菩萨,菩萨还没有成佛,就是有起心动念。现在量子力学家也发现了,发现起心动念那个念头就变成物质现象。物质从哪来的?是意识,意识就是我们讲念头,念头引起的,引发自性,物质现象发生。如果把念头打掉,没有念头,那个物质现象很快自然就不见,就没有了。科学这个报告我们听了,有感受,听得懂,诸法实相如是如是。所以菩萨比佛低一级,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阿罗汉又要差一等,阿罗汉有分别,没执着。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有,六道凡夫。纵然六道最高,非想非非想天还是执着,没能放下。他如果能放下,就超越六道轮回了。六道轮回怎么来的?执着变出来的。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十法界四圣法界,分别而来的。一真法界从哪里来的?一真法界是不起心动念来的。这叫做功夫,这叫真修,我们不能不知道。 无论什么事情做过了,过了就过了,痕迹都不着。别人来问你的时候,样样都知道,为什么?自性本自具足。你说我过去无量劫以前,做的事情知不知道?知道,开悟的人知道。为什么?他那些业相回归自性。你明心见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全都知道了。知道晓得那是幻起幻灭,就好像作梦一样,梦醒了忘掉了。如果你要是开悟,你过去所作的梦,你要想知道统统现前,妙极了。自性本来具足,它没有相。不起心不动念不现相,起心动念就现相。现的这个相,你没有把它放在心上,这相很快就消失,就没有了。 现在的量子力学对大乘佛法帮助很多。我们对于古大德佩服,他没有看过科学报告,他怎么会知道?他比我们的功夫高,高在哪里?高在他不放在心上。别人来请教,来请他开示,他的智慧从自性里头透出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道理就在此地。所以一切法是自性现的,真心现的,心外无法。心有没有外?心没有外,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它没有内外,是真心。它没有相对的,没有善恶,没有真妄,我们讲的这些相对面全没有,它在起作用的时候全都能现前。世尊开悟的时候,第一部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内容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包括娑婆世界,这里头的事实真相,叫诸法实相,讲的是这个。细说说不尽。不说,全没有了,痕迹都找不到,消归自性。自性是常寂光,常是不生不灭,它没有生灭,我们叫它隐现,有缘,有缘就是有波动,它就现;没有波动,渐渐忘掉了,没有波动了,它就不现,就没有了。 人活着有这个身体,死了以后身体没有了,神识在,神识是什么?就这个波动现象,它在。它去找有缘的人投胎,什么缘?遇到对他有恩的人,报恩;遇到有怨恨的人,他投胎来干什么?报怨,那就是败家子;其余两种缘,讨债、还债。没有这四种缘不来,凡是来的都是这四种缘,佛告诉我们。所以小孩要善教,报恩的当然更要成就他,孝子贤孙;报怨的要把怨化解;还债的很好;讨债的,希望一笔勾消,不再搞这些纠纷。人受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改变这个关系,帮助他成圣成贤,至少也成为君子,读书明理。中国这些古籍留下来的是真实智慧,它的作用,帮助众生成圣成贤,帮助学佛的人成佛成菩萨。古来祖师大德选中儒道代替小乘。那我们看看这一千多年当中,确确实实出现许多祖师大德,这个说法没错。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第419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