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什么是佛教 |
||
|
||
佛教是一种教育,即佛法的教育,这是佛教二字的本来意义。 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一种对佛法教育的很通俗简约的概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世间法,是从行为上的论述;“自净其意”是出世法,是心灵的修行;两者是从身到心的修行。 何谓修行?修行就是修正净化自己行为与心灵的过程。修正自己的行为,向内审视自己的内心,探究一切苦与烦恼的根源,净化自己心灵上的贪欲、嗔恚、痴愚,得到心的解脱。 涅槃是佛教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所谓涅槃,就是心的解脱。《杂阿含经》对涅槃的表述是:“贪欲永尽,嗔恚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槃”。 近似地说,佛教就是止息痛苦的方法。 大部分宗教都认为这个世界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教主,人只要信这个教主,死后就能上天堂,否则有下地狱的可能。这是求他人的宗教。 而佛教的根本修法是自力,向内心审视自我、开悟证道以求解脱。故佛教谓一切凭借外力的宗教为“外道”,这是佛教与其它宗教的分水岭。“外道”指的是心外求法,没有歧视之意。大乘佛教有一些他力救济的法门,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些都是助行。即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佛与菩萨的亲自教导下,还得靠自己修行方能得到彻底解脱。 所以佛教没有主宰,佛陀只是老师。释迦牟尼佛只是比我们先开悟,是个先行者。释迦牟尼佛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与解脱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传授了下来。所以佛陀与信仰者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我们拜佛是礼师。在寺院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称谓,本师就是根本的老师的意思。 寺院的功能,也主要是佛法的教育。从寺院的组织架构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与学校类似的性质。寺院住持之下,一般有三大执事:首座、维那、监院,住持相当于校长,三大执事分管教务、训导、总务三事。法师相当于老师,指导僧人及大众的日常学习。 寺院日复一日的诵经、打坐、修行仪轨,皆是勤学不辍的过程。许多寺院经常举行的佛法讲座,带领在家学佛的人诵经念佛、打佛七,举行各种禅修活动等,这些都是学习的过程。 |